矿业、石油。林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随着我国机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在各种招聘会上,数控专业人才更是企业热衷于标注“急聘”、“高薪诚聘”等字样的少数职位之一,以致出现了“月薪6000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元招不到数控技工”的现象。据报载,我国高级技工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床的人才已成稀缺, 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随着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而借助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因此,既有学历又有很强操作能力的数控加工人才更是成为社会较紧缺、企业最急需的人才。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水、土壤 放射性物质 原苏联时期的核泄漏事故
俄罗斯捷尔任斯克水、土壤 化学物质 原苏联时期的化学武器生产厂
多米尼加共和国海纳 土壤 铅 电池回收
赞比亚卡布韦土壤 铅 铅矿
秘鲁拉奥罗亚 空气、土壤 铅 金属矿业和制造业
中国山西临汾空气、水 各种有害气体与微粒 各种工业
吉尔吉斯斯坦梅鲁苏 土壤、水放射性废弃物 原苏联时期的铀工厂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 空气、土壤、水 硫磺二氧化物、锶-90、铯-137铂金制造业和其他作坊
印度拉尼贝德水、土壤 化学物质 制革业
俄罗斯鲁德纳亚码头土壤铅铅矿 这是几个比较严整污染的国家
自2010年3月30日,必和必拓同一批亚洲客户开始签订基于到岸价(包含海运费)的短期协议;继而巴西淡水河谷4月1日发布公告,与全球97%的客户(占公司计划销量的90%)达成季度定价,到今天,季度指数定价在钢铁行业内已经实施了三个月。
大家清楚地看到,3-5月铁矿石指数平均价格(FOB价为147美元/吨)较当前的现货价格(截止今日印度63.5%品位矿CFR价才130美元/吨)要高出许多,如果三季度铁矿石价格真的按照季度指数定价模式执行的话,执行价格与现货价格如此大的价差,难以让人接受,也就意味着铁矿石季度指数定价模式面临瓦解的局面。实际上,铁矿石季度指数定价还面临整个钢铁产业链上的定价模式以及其自身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公开性的挑战,正因为此,笔者认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海运铁矿石价格,应该被年度定价+月度定价+现货定价的混合模式取代。
一、季度指数定价加剧了钢材价格短期的波动性,不合理地延长了波动周期
决定或影响价格的,不只是成本,还有供需。铁矿石季度指数定价容易让人忽略供需的变化,而特别重视成本的影响。
具体地说,在钢铁价格处于上行态势中,一旦供需发生变化而对价格产生影响时,由于采用季度指数定价,可能使得先期过高的原材料成本,在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支撑了钢价,从而使得钢价无法合理地逐步调整到位,延长了价格调整的周期。而当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虚高的价格无以支撑的时候,短期内钢材价格快速大幅调整在所难免,因此,也加剧了后期钢价在短期内调整的波动性;反之,在钢铁行业处于下行态势中,因供需面发生变化而对价格产生影响时,同样由于采用季度指数定价,先前钢价的大幅调整倒逼原材料成本快速下行,在供小于求的环境下,上游过低的原材料成本,无法支撑钢价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回调,反而可能会引导钢价再度下行一段时间,从而延长价格调整的周期,而一旦人们认识到价格偏低,需求又相对旺盛,短期内钢材价格大幅上调又会变得在所难免。如此不断反复,加剧了钢材价格短期内的波动性,不合理地延长了波动周期。
铁矿石季度定价的周期处于年度价格和月度价格周期之间,相对来说,年度价格可能在开始时影响较大,但很快就会被供需左右,而月度价格,也因其非常接近现货价格,也可能被忽略,而季度价格则不同,会影响未来的三个月,人们不得不关注它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对季度定价的关注程度更高,其对价格影响程度更大。
还有,铁矿石季度定价,企业经营风险基本大都向钢厂转移了。铁矿石生产企业完全可以“坐享其成”,而钢铁生产企业和钢铁贸易企业则处于“惶恐不安”中,因为其用铁矿石生产出来的钢材价格,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下游用户的挑战。
二、铁矿石的季度指数定价与钢厂和下游的定价机制不一致
当前影响经济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快,也因此,诸多行业的周期性发生变化,像钢铁行业,周期性变短,所以,即使季度定价也很难及时反应这一变化趋势。无论如何,在整个产业链上,如果各行业间的定价模式不一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我们注意到,以前因为铁矿石实行年度合同价格,所以许多钢铁企业跟下游行业都签订年度价格协议,这样有利于稳定经营。
具体地说,就钢铁行业下游而言,房地产行业最大的成本是土地这一部分,钢铁在房地产的成本中只占到1%~2%,所以影响不大;但像汽车行业,其成本当中有50%-60%是由钢材价格构成的,季度定价对他们来说经营波动性就很大;再如机械造船行业,一般会采取年度定价的模式,尤其造船行业,因为新船价格在造船合同签订时已经确定,但造船完工却需要2-3年时间,在钢材价格预期上涨的时期,执行季度合同对造船厂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年度铁矿石定价机制的变化,目前正迫使钢铁企业与下游行业的定价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认为,这种变化如果是朝着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稳健的方向发展,那么毫无疑问,是应该接受;但如果这种变化给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造成不确定性,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行,那么博弈就更加激烈,也就更充满着风险。正如第一点提到的,毫无疑问,季度指数定价,在现阶段不是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选择的结果。
三、季度指数定价还难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参照
目前季度指数定价,参照较多的就是境外的三个铁矿石指数:即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PlattsIronOreIndex)、环球钢讯(SBB)的TSI(theSteelIndex)指数以及金属导报(MetalBulletin)的MBIO(MBIronOreIndex)指数。
首先,具有公信力的指数价格,其设计方法应符合科学的原则。但上述三者中除了普氏能源资讯在其《估价方法和规格详解》有稍具详细的解释外,其余两个指数阐述都相对比较笼统。即便如此,普氏能源资讯却并未将其价格数据的收集方法、使用的价格数据量等重要信息做到完全的公开透明。
再者,目前国际主流铁矿石价格指数,都是在印度铁矿石中国现货市场的基础上综合海运价格设计出来的,原本就比较复杂的铁矿石贸易,国外这些机构能做到对国内铁矿石贸易流通很熟悉吗?特别是数据采样的合理性。考察普氏某些指数价格数据可以发现,有时连续几天价格完全一样,曝露出计算这些指数价格使用的数据量远远不够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调查样本过少,而样本又不具有科学性,其准确性就更难说了。
其次,仅选择印度铁矿石在中国现货市场的价格就一定合理吗?毕竟印度铁矿石也不是中国的唯一海运铁矿石现货选择,特别是对一个更不讲信誉和充满特殊利益诉求的国家的产品而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铁矿石的定价模式还应该变,必须是多种模式的选择。首先选择的应该是年度价格,可按照上年度平均价格指数确定一个价格,企业按照这个价格预付款;其次选择月度价格,企业和矿山在月底或下月初可按照月度实际价格的一定比例执行结算价格。对于那些先前双方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长期协议合同,矿山应本着先前的精神,适当优惠,当然,对那些长期协议以外的量,可以具体协商如何结算;再有就是现货价格,这是一种短期的买卖行为,完全可以执行市场价格,但三大矿山如果要卖现货,要优先满足那些大的战略用户的需求,或尽量通过他们执行代理价格。
毫无疑问,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铁矿石价格指数,非常必要。
我们期待建立一种更加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模式,共同维护钢铁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