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志创作时间?

时间:2024-09-02 14:57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中国矿业志创作时间?

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

二、齐国意思?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省大部。

其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传至齐桓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为田氏取代,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于前221年为秦所灭。

三、齐国兵器?

1)长兵器 主要有戈、戟、矛、铍

戈,齐国考古出土兵器中以戈的数量为最多,据初步统计约有数1000件之多。战国时期戈的造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体厚重,内援较平直,援尖作斜边锐角,后部宽肥,内一穿,胡三穿。二是内微上翘,前宽后窄或有明显收分,援长而胡曲,前部稍宽,后较窄,内一长穿,胡三或四穿。三是形体硕大,窄内上翘,宛若雀尾,长援弧曲,形似鸡颈,前部肥宽,后侧渐窄,内一穿,胡三、四、五穿不等。前一、二类戈时代可能要早,三类戈并存时间相当长。其早晚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形体由大而小由厚变薄,胡加长而穿增多。

戟 是戈和矛的合铸器。战国时期齐地出土较少,汉代见多。潍坊市博物馆藏一件切内戈,铭“车大夫长画”,即多戈组合戟之一部分;据其锈色,似齐地出土,究其形式,铭文文体,殆为我国时物;此器形体略显宽肥,与它国迥别,铭为齐字,故为齐器。其用途有二、一是徒卒所执,与徒戈同,为步兵徒兵所用武器。二是用于战车上的车戟。考古证之戟柄长度与《考工记》所载相吻合。

矛 矛亦是齐国主要兵器之一,其出土数量仅少于戈。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形体较大,宽叶、长锋中起脊,肥骹;二是形体较小,通体瘦俊,锋部断面呈菱形。应为徒卒所执用。

  铍 铍是战国时期一种颇具威力的兵器。齐铍是一种形式即矛而体硕大。1987年冬潍坊市潍城区杏博村出土一件,其下端骹部残缺,残长33厘米,长刃似剑,下有短茎接骹,与一般大矛大异。1984年临淄东古一号墓出土平刺中有弦脊,筩作喇叭状,筩与刺结合处饰卷云纹,通长31、筩长11,刺长20厘米。临淄商王墓地出土铜破一件(m2:59)器长20.8厘米;从其长度和形制,此两件亦可断为铍,盖亦齐武库存法中所称之为“铦”。

(2)短兵器 主要有剑,七首,削。

剑,剑主要是用于近身防卫与进攻的兵器,战国时期随着骑兵的出现,剑成为与戈考古出土最多的兵器。出土所见齐国剑有三式,一是剑身起脊作柱状,两侧有皿槽,短颈圆或扁圆,无镡及首;通长5—30厘米左右;此式剑流行春秋及战国早期,战国晚期则少见。二是较肥,长脊如线,直振锋端,有镡及首,圆茎有两道凸箍,首作鉼形;形体硕长,一般通长40厘米左右。平度战国墓出土铜剑长者58.8厘米,特长者67厘米,为迄今所见最长者。此式剑出土数量最多,约占80%以上。三是剑身同二式,只是基作筒形,首当喇叭口形;此式剑比二式剑少,比一式剑多,约占50%。二、三式剑流行于战国晚期。

匕首 铜匕极少见。山东长岛出土一件铜匕首,长6.5;把透周住作蟠虺纹,刃锋锐利,是一件制造精细的实用兵器。

削 铜削不多见;身作长条形,微弧曲,宽背、藻刃、柄作棱柱或扁圆,柄环作椭圆形,通长20厘米左右。制作精良,可作武器,兼为手工工具。临淄郎家庄东周殉人墓出土2件铁削,其中一件残长21.5厘米,商王墓地出土二件铜削,其中一件残长21.8厘米;铁削4件,最长者29.6厘米。

四、齐国国都?

国都是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五、齐国城市?

齐国的都城是临淄,位于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它是当时姜子牙分封的地方,现在被称为齐国故都。在历史上,临淄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齐国在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监之乱后,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得到征伐之权,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秦灭齐之后,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原齐都临淄成为齐郡治下的临淄县。随着历史的变迁,临淄已经不复往日繁华,如今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六、齐国之源?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七、齐国疆域?

齐国面积约250000平方公里。

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公元前1044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今天的山东。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姜齐末代君主齐康公(姜齐第32代国君)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齐侯田因齐称王。齐湣王时期,齐国对外扩张,南吞宋国,西却强秦,是齐国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齐国覆灭,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八、齐国年代?

齐国(前11世纪—前280年)是周朝时期汉族在山东半岛建立一个诸侯国。

分为姜齐和田齐。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吕尚(姜子牙)于齐(初为今湖南,后迁至山东),由于国君为姜姓吕氏,故又称“姜齐”或“吕齐”。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国君为妫姓田氏,史称田齐。其疆域大致为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大海,西南和莒、杞、鲁等国接壤,北、西与赵、卫接界。国都为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公元前208年复国,前202年被汉将韩信所灭。

九、齐国多大?

齐国是周朝时期位于山东半岛一个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

“其疆域大致为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东靠大海,西南和莒、杞、鲁等国接壤,北、西与赵、卫接界。国都为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区)。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公元前208年复国,前202年被汉将韩信所灭。 自此秦国统一天下,并建立秦朝。 以此计算,距今2200年至2400年”

十、齐国口号?

诸侯争霸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

“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公元前 664,山戎伐燕,齐军救燕。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齐桓公采纳管仲“请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桓公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经过多年努力,齐桓公对楚国一再北侵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到公元前655,联军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楚国也表示愿加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听从齐国指挥,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国北侵,保护了中原诸国。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