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监理概论一书内容的概括和归纳,及提纲要点,对考试及复习有重要指导作用。 建设工程是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统称。 建设工程是人类有组织、有目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是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或发挥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是指建造新的或改造原有的固定资产。
一、项目基建前期工作(手续)
1、详查报告评审备案
项目基建前必要的基础资料(探矿方案)。
2、开发利用方案
取得采矿证(初步开发利用方案划定矿权范围)。
3、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内是投资单位的方案选择及投资与经济效益评价;对外是安全评价、环境评评价、节能评估、地灾评估、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写依据(上市融资、银行贷款)。
4、相关协议签订
建设用地协议、供(排)水协议、供电协议、拆迁及移民安置协议等。
5、项目申请报告 通过介绍项目申报单位情况及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同时对资源利用、节能、建设用地移民安置、环境影响、经济与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完成项目立项工作。
6、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 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的评审批复,是矿山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须条件。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分采选工程篇和尾矿专篇(工勘报告)。
7、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目的对内是指导生产施工及设备安装,对外是配合工程竣工验收(不宜与初步设计出现较大方案性变化)。
施工图设计前应完成矿区工勘报告(竖井、尾矿坝、选矿厂)及地形图实测工作。
矿山建设与矿山开采的的区别,首先说一下矿山建设是煤矿属于基础建设阶段,不具备开采条件,煤矿开采属于煤矿已取得相关证照,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条件,可以开采煤田,一个属于基础建设中的煤矿,一个属于已取得相关证照,合法开采煤矿。
绿色矿山是在新形势下对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矿业发展道路的全新思维。建设绿色矿山是促进矿业经济进步的必由之路,“绿色矿山”的理含符合21世纪的发展要求,更顺乎“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各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1、要求建设者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模式,在价值发现,安全管度,资源整理,财务活动,矿山管理等领域,采取相关的智能化方法,以满足生产的及时控制要求,并实现建设的高度自动化,提升工作效率。
2、在设计和施工上,《智慧矿山建设标准》还要求确保设备质量和安全生产。设备要进行精良的制造和安装,确保设备质量及安全运行;施工过程中要结合现场环境,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以防止污染环境;在工程检测方面,确保智慧矿山技术及质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矿山应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依法办矿。
(2)矿山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矿山应以人为本,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4)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根据本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应根据本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设计、建设、生产、毕坑全过程。
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采用环保和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控制污染排放和能源开支。例如,引入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装备,推动精细化管理。2. 实行可持续开发原则,合理规划矿区,保证采矿活动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采矿后要进行生态修复,保持地表的生物多样性;在选址时也需要考虑矿区周围土地的利用情况和环境因素。3. 推进绿色消费及绿色供应链建设,促进社会营销和消费者意识的改变。例如,建立绿色矿山产品认证制度,推行农村电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还能改善矿工的待遇。这些措施也能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当地的经济持续发展。
矿山开发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程序。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
1. 前期准备和规划:
- 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
- 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报告
- 土地使用权获取和资源勘探许可审批
- 编制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
2. 基础设施建设:
- 道路建设
- 水电设施建设
- 通信网络建设和监控设备安装
- 采矿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
3. 开采和生产:
- 矿产资源开采
- 选矿和矿石破碎
- 精矿提取和冶炼
- 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
4. 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
-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
- 定期安全检查和安全培训
- 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治理
- 生态修复和绿化工作
5. 销售和市场推广:
- 市场调研和分析
- 客户关系维护和拓展
- 价格策略制定和产品营销
- 合同签订和业务往来
6.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 招聘和选拔员工
- 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
- 企业文化和团队凝聚力培养
- 薪资福利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完善
7. 持续改进和创新:
- 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
- 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
- 供应链整合与管理
- 合规审查和风险管理
在整个矿山开发建设过程中,务必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法规和政策,关注环境和生态保护,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健康。
1)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在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其附近采矿,且矿山开采没有对主要交通干线和旅游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造成影响和破坏。
(2)矿山建设项目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产方式。
(4)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有一定的处理措施,确保达到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
(5)闭坑矿山应实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众所周知,随着矿山的开发和利用,矿山环境问题和因其引起的各种次生地质灾害现象已逐步显露端倪,有的还造成严重后果。使人们意识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国家对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相当重视,但仍有不少无证盗采、滥采的非法采矿者,为一己之利而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埋设新的“定时炸弹”。
(2)由于以往经济体制的原因,形成所谓的群众大办矿山的混乱局面,进而遗留下大量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
(3)地方保护主义、多头管理、执法不严等,不能使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严重影响环境保护工作。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不应再走已往开发一破坏一治理一恢复的老路子,那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要创新观念,因此,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结合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精神,提出了“绿色矿山”的概念。
1 .绿色矿山的含义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2 .绿色矿山的标准
(1)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在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其附近采矿,且矿山开采没有对主要交通干线和旅游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造成影响和破坏。
(2)矿山建设项目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产方式。
(4)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有一定的处理措施,确保达到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
(5)闭坑矿山应实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3 .矿山系统分析方法的含义
矿山系统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整体分析技术和决策方法,依据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借鉴各领域的实际经验,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按照决策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充分调查分析,找出合理的目标和各种可行方案,凭借理论分析和科学判断,并对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和风险分析,最终做出最佳选择。其分析原则为:整体性原则;内、外因素相关性原则;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 .矿山分析系统方法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把绿色矿山的建设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建设工作、恢复实施工作,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尤其是地质灾害评估,是准备工作的要点。因为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口的密集,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安居的重要因素(本文中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陷及不稳定斜坡等灾害)。
建设工作是在依据前期准备工作分析评价后所确定设计方案的实施。由于自然环境具有纷繁复杂、变化多样性,既要按照设计方案准确实施,又要将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馈到设计方,不断调整具体措施,以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矿山开采后的恢复实施工作并不一定等到整个矿山开采完后进行,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然已经认识到绿色矿山的重要性,就应该在开采的同时边生产边恢复,开采一部分、恢复一部分,使得整个矿山在开采使用的同时得到更好的保护。
这要求我们在工作初期就要建立相应的决策、建设、恢复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矿山系统的建模问题,结合地质灾害评估的特点,建立数学或符号模型较为可行,特点是分析速度快,变化参数方便,费用低,但较为抽象,不直观。建模应注意以下几条:客观性、简明性、标准性,另外精度要适当,这不仅与研究对象有关,而且与对象所处的时间、状态和条件有关,即便是同一对象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提出不同的精确度要求。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模拟法较为常用,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直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建模方法。
系统建模的关键是与地质灾害评估相结合,首先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GGIS),具体分别建立地质灾害发育因子、基础因子、响应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体系,并创建“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
和“危害度”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分别计算区域地质灾害“四度”的分布,分区评价,提供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综合预警方案,结合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最终确定矿山治理恢复的可行性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矿山类型、矿山规模、采矿方式、开采阶段、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等因素。对于尚未开采的矿山,应当在矿山开采设计阶段,统筹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恢复、治理方案;对于正在开采的矿山,应及时补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规划设计、施工设计工作,走边开采、边恢复治理的途径,逐步改变先破坏致灾,而后才治理恢复的局面;对于已开采多年的老矿山,则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应予以充分重视。由于矿山类型不一,开采方式不同,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不同,在恢复治理上差异较大。按照常规可按照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开采类型,分别划分恢复治理的难易程度等级。
可行性方案确定时应注意矿山系统分析的原则,综合考虑,必须坚持系统效益总体最优的原则,总体的最优往往要求局部放弃最优。对于露天开采矿山恢复治理中应注意中小流域水资源的蓄、调、排,诸如防洪蓄水、排洪防淤、蓄水灌溉等简易水利工程的建设。复垦目标区的设计不仅包括功能设计,还应包括绿化树种优选、栽植工艺、种植布局等;对于地下开采矿山则应考虑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的防治,在矿渣的综合利用上做文章,变废为宝的工艺上寻找途径,或制成浆液灌注地下废弃坑井,防坍塌加固坑洞,或就地整平造田,植树固渣,再造山体。具体可根据矿山的不同特点及地表存在形式,采用不同的恢复治理方式,诸如:露天开采矿山可依据其特点及历史,创办露天开采博物馆,创建生动的教育学习基地:地下开采矿山可依据其地势植树造林,疏通水道,创办森林公园等等,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恢复形式将更加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恢复大自然的生态功能,让人类行动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少。
矿山遗迹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全国被批准建立的61处国家矿山公园无疑是中国矿业文明的典型代表。分析国家矿山公园的分布状况,揭示其结构特征及规律,能够为我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开发、管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国家矿山公园在矿种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极端不平衡性。煤矿类、非金属类、贵金属类矿山比重较大;矿山开发时间相对集中在周、汉、唐、明、清等时代,建国后达到顶峰;国家矿山公园集中的省区是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区域分布表现为北方多于南方,东部、中部多于西部,长江中下游区、华北区、东北区有最多分布,主要集中于"黑河——腾冲"线的东南侧。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矿业开发历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国家矿山公园结构特征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