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天体项目组”负责人唐·耶曼斯说,近年来对于“阿波菲斯”的轨道计算显示,“基本上可以排除该小行星在2036年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虽然‘阿波菲斯’几乎不是问题,我很高兴俄罗斯科学家们愿意研究使小行星偏离轨道的可行性,这种经验将帮助我们应对未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耶曼斯说。
佩尔米诺夫2009年12月30日没有提到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结论,但他表示,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显示,“阿波菲斯”正在向地球靠拢,有可能撞击地球,“我不记得具体的时间和概率,但有可能在2032年撞击地球。人们的生命面临威胁,我们得花费数亿美元构建防御系统,阻止撞击的发生,而不是坐等这场灾难夺走无辜生命。”
通古斯爆炸(由直径60M的小行星“吻”了西伯利亚引起)结局:(记得不太全了)
1、距爆炸中心30KM的人被抛到天上
2、距爆炸中心70KM的晾衣架上的衣服被烤焦
(忘了几条)
3、距爆炸中心1000KM的火车行李震下架
4、北半球几乎全部能看到极光
5、全球记录到地震波
6、经济损失?亿多(记不清了)
7、如果陨石晚掉下来几小时正好会砸到欧洲(地球在自转)
据估计,地球大气层只能抵御住直径50M的小行星
直径1KM的小行星就足以带来全球性灾难
by the way: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直径有十公里
有这么一种假说,地球与金星之间曾经存在过一颗星星,大小略小于地球,我们称其为玛雅星,但是玛雅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浩劫,被太阳系外闯入的不速之客撞碎,玛雅人于是就来到了地球,创造了玛雅文明,可能是地球上的疾病导致了他们的覆灭。如果是这样,玛雅星应该会变成小行星穿梭在金星和地球之间,所以很多人说地球与金星之间有小行星代。
有科学家说在太阳系中,维度地球和进行之间有一小行星带(也叫陨石带)。平时闯入地球大气层的运势大多数来自于这个小行星带。像是“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等先后被发现的近5000颗左右的小行星,几乎都是在这个区域发现的。科学家们预测这个小行星带至少有150万颗小行星。
因为目前观测手段有限,无法观测到地球和进行之间的小天体,但从古至今落到地球的陨石并不排除地球和金星之间没有小行星带。
结果怎样,还需要很多佐证去证明。
每年都有小行星撞地球,只不过有些是很小的小行星,2049年也肯定有。不过没有对地球造成危害的撞击我们不用怕。
几乎不可能。
美国宇航局估计这颗小行星有三千万分之一的机会撞击我们的星球。
不一定,因为小行星对我们星球的破坏程度取决于它降落的地方。地球表面只有3%的面积有人口居住,这意味着100颗小行星中很可能有97颗会坠入海洋,或者夷平西伯利亚或加拿大北部某处无人居住的森林。这对人类的伤害几乎为零。
一颗小星星的直径不会超过1000公里,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直径是933公里,超过1000公里的话,就可以定为矮行星了。我们地球的直径是12000多公里,也就是说,只有地球的1/12。
小行星是岩石天体,多数于火星及木星间围绕太阳运行,该区域被称为小行星带;流星和流星体是太空碎片、尘埃或彗星小碎片。撞击地球表面后的流星称为陨石;彗星由冰及岩石组成,绕太阳运行。三者都是神秘的天外来客。
小行星、流星和彗星都是来自遥远太空的宇宙游客。通常把他们归为一类,因为他们基本上由同一种组成——来自外太空的岩石和冰。小行星属于岩石,大小有从10米的小岩石到直径933公里(580英里)的谷神星不等。
小行星带中最靠近地球的小行星,离地球约101367km。
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由已经被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统计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由于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主带,通常称为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带。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万有引力以外,木星的万有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
小行星带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但是,因为木星的重力影响,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许多星子相互碰撞,并形成许多残骸和碎片。小行星带内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径都超过400 公里;在主带中仅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直径约为950公里;其余的小行星都较小,有些甚至只有尘埃大小。小行星带的物质非常稀薄,已经有好几艘太空船安全通过而未曾发生意外。在主带内的小行星依照它们的光谱和主要形式分成三类:碳质、硅酸盐和金属。另外,小行星之间的碰撞可能形成拥有相似轨道特征和成色的小行星族,这些碰撞也是产生黄道光的尘土的主要来源。
目前没有一颗小行星能完全毁灭地球,除非8大行星发生碰撞。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了地球,撞击碎片成了月球,但地球并没有摧毁。但小行星确实能造成巨大灾害,比如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地球就使恐龙灭绝了。现在,小行星阿波菲斯在2036年有25万分之一的可能撞击地球,虽然撞击地球不会造成全球性灾难,但会造成地区性的巨大灾难。所以,目前至少太阳系中没有小行星能毁灭地球哦!
温柔的方案 毁灭恐龙的是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如果一颗10千米直径以上的小行星再次来袭,可能很多人的第一个想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扔一颗核弹上去再说。
不过,有科学家认为,没有必要这样简单粗暴,我们还有很多比较温柔的可选方案。直径大于10千米的小行星,因为其体积较大,所以在其撞击地球之前,天文学家们能提前十几年被发现。如此的话,我们可以缓慢地影响它,改变其轨道,从而避免被撞击。这些方法还真不少,有的听上去很科幻,但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充分利用太阳能 “亚尔科夫斯基效应”是由俄罗斯的土木工程师伊凡·亚尔科夫斯基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当小行星在吸收阳光和释放热量时会对小行星产生的微小的推动力。这种微小的推力,在直径10厘米至10千米的天体上较为明显。通过雷达测量,此效应在“小行星6489”上被精密地测了出来。因此,有科学家们设想,派一艘飞船去,然后给小行星喷一层白色反光的东西,从而加强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借助太阳辐射的微小推力,在未来数年逐渐偏移小行星轨道,从而让其接近地球时相差十万八千里。基于太阳能的方案还有给小行星装上一个巨大的太阳帆,利用太阳光的光压,最终将小行星带离危险轨道。不过,这个很有难度,因为小行星是不断翻滚的,太阳帆要想与它连接,并固定上,很有难度。而另一个采用太阳能的方案是,在小行星周围安置数块大反射镜,从而把太阳光反射到小行星的一个点上,这个点被加热,产生喷射物,依靠喷射物产生的推力,逐渐让小行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重力拖拉机 名字听上去挺抽象,但是其思想却很简单,就是发射一艘重飞船,让其飞到危险小行星附近,飞船在小行星前方,绕小行星转动。这样的话,利用重飞船和小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从而慢慢牵引小行星偏离轨道。正如狙击手射出的一颗子弹,如果不提前考虑风速的影响,必然打不准,而小行星在宇宙中以时速十几万千米高速运行,只要持续给其一阵引力的“小风”,数年后,它就偏离了射向地球的轨道。飞船使用的动力为离子推进器,这种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很小,仅仅可以吹动一张纸,它的优点是能作为持久的动力。重力拖拉机的优点是,可以不必跟小行星接触,不必使用暴力方式把小行星打得粉碎。另外,因为飞船一直在小行星周围,所以它可以随时精确地观测小行星的轨道,确保小行星最终被放置到一个安全的轨道上。重力拖拉机的缺点也很明显,需要提前十几年发射,才能确保对小行星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