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与物质无直接联系。
有些物质由含有较多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例如:普通干电池由石墨【C】和铜【Cu】作正极,锌【Zn】作负极,二氧化锰【MnO2】、氯化铵【NH4CI】作电解质。铅蓄电池由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纯铅【Pb】,电解液是稀硫酸【H2SO4】
有两个氢(H)组成的物质一般是氢气,它的化学式是H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无色无味无臭,是一种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医学上用氢气来治疗疾病。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这主要因素使冰川冰流动,成为冰川。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 冰川分为大陆冰盖 ( 简称冰盖)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和中纬山地区。其类型多样,主要有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
atp由C、H、N、O、P元素组成。atp的中文名称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化学式为C10H16N5O13P3。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又称腺苷三磷酸,简称ATP。
腺苷三磷酸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维格纳晶体(Wigner crystal)是一种完全由电子构成的奇异物质,一位理论学家最早在90年前提出它的存在。现在,一个研究组宣布造出了这种晶体,并第一次拍摄下了照片。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物理学家王峰(Feng Wang,音译)说,在此之前其它研究也宣称造出过维格纳晶体,但是,他们的研究第一次拿出照片作为证据。
组成人体结构的基本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和水,这些物质构成细胞,人体就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许多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各种组织结合起来又构成器官,若干结构和功能有关联系的器官又共同组成一个系统,不同系统又组成统一的机体。
人体内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神经和内分泌等,各个系统都有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在人体各个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系统。机体接受来自体内以及体外的各种刺激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产生协调的反映,以维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水星主要的成份是金属。 水星由大约70% 的金属和30% 的硅酸盐组成,以致密度较高。平均密度是5430kg/m;略微地小于地球密度,却比金星大。地球高密度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质量压缩了地球的体积。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有机物如葡萄糖(C6H12O6)、乙醇(C2H5OH)等,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分子的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功能。通过改变分子的组成,可以制造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如药物、塑料、燃料等,对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矿物占土壤的绝大部分,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构成了土壤的“骨架”。土壤矿物主要由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组成,其中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碎屑物;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有所改变而形成的新矿物即为次生矿物。
土壤原生矿物包含以下4大类:
1) 硅酸盐矿物:常见长石类、云母类、辉百类和角闪石等,大都不稳定,比较容易风化而释放出钠、钾、钙、镁、铁等元素,同时形成次生矿物。
绿帘石(硅酸盐矿物)
2) 氧化物类矿物:包括石英(SiO2)、赤铁矿(Fe2O3)、金红石(TiO2)等,相当稳定,不易风化。石英是土壤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矿物,是砂粒的主要成分。
金红石(TiO2-氧化物类矿物)
石英(SIO2-氧化物类矿物)
3) 硫化物类矿物:在土壤中通常只有铁的硫化物矿物,即黄铁矿和自铁矿,极易风化,是土壤中硫的主要来源。
黄铁矿(硫化物类矿物)
4) 磷酸盐类矿物:土壤中分布最广的是磷灰石,包括氟磷灰石[Ca5(PO4)3F]和氯磷灰石[Ca(PO4)3Cl]两种,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氟磷灰石(磷酸盐类矿物)
次生矿物一般风化程度较高,按照性质与结构可分为以下3类:
1) 简单盐类:主要包括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2]、石膏(CaSO4·2H2O)、泻盐(MgSO4·7H2O)、芒硝(Na2SO4·10H2O)、水氯镁石(MgC12·6H2O)等,简单盐类矿物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较简单,属水溶性盐,易淋溶流失,一般土壤中含量较少,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盐渍土中。
方解石(简单盐类)
水氯镁石(简单盐类)
2) 三氧化物类: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部分,粒径小于0.25µm,称之为次生粘土矿物。如针铁矿(Fe2O3·H2O)、褐铁矿(Fe2O3·3H2O)、三水铝石(Al2O3·3H2O),是硅酸盐矿物彻底风化后的产物,结晶构造较简单,常见于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中。
三水铝石(A12O3·3H2O-三氧化物类)
3) 次生铝硅酸盐类:由长石等原生硅酸盐矿物风化后形成,粒径小于0.25µm。土壤很多重要物理、化学过程和性质都和次生铝硅酸盐种类和数量有关。这类矿物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种类很多,比如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等,是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又称为粘土矿物。
蒙脱石(次生铝硅酸盐类)
伊利石(次生铝硅酸盐类)
以科尔沁沙地西部响水河河岸沙丘为研究对象,野外沿盛行风方向从河流边滩采样至河岸沙带外缘灌草丛沙丘地,室内经激光粒度仪测试,研究河岸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粒度特征及分布规律,探讨河流对下风侧沙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响水河东岸沙丘沙物质组成优势粒径为细沙和中沙,所占比重为43.83%和38.57%,平均粒径在0.09~0.34mm,均值为0.22mm,属中等分选;频率曲线近对称且均为单峰,峰度均值1.01,多为常峰态.植被带对沙丘粒度分布有重要影响,致使在河岸沙带尺度上,因距离河岸远近不同,沙丘粒度参数呈现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