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绕长安并不是指真的有八条水绕着长安城。事实上,八水绕长安是一首诗歌《长安行》中的描述。诗人苏轼在诗中提到了“八水绕长安”,但这并不是指长安城实际上有八条水流经,而是借用了这个典故来描绘长安城的繁华景象。长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因为其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多个王朝的首都。在唐朝时期,长安就已经是世界上最为繁华、富庶的城市之一,有着许多著名的景观和建筑,例如大明宫、小雁塔、曲江池等。因此,苏轼在《长安行》中选择了“八水绕长安”这个比喻,来形容长安城的繁华和美丽,从而使诗歌更加鲜活生动。
八水绕长安的八水指的: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干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泾河以驻地命名,泾河历史悠久,东汉三国时即有此河。
沣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
涝河古称潦水,源头有两条,东涝河发源秦岭北麓的于静峪垴,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最后北经咸阳流入渭河。
潏河,是西安地区最负成名的河流,古称泬水,发源于长安区秦岭北坡的大峪。
滈河发源于西安市长安区石砭峪,其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户县秦渡镇附近注入沣河。
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是灞浐水系的最大支流。
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镇,其因沿河岸遍植柳树,春天柳絮纷飞如雪,“灞柳风雪”成为长安八景之一。
八水绕长安是指唐朝时期浮舟行商经由运河将商品运往长安。而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唐朝灭亡后,运河管治失去中央集权的统合与规范,水利工程未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修建,逐渐衰败。
2.南宋时期,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运河渐渐被海运、陆路取代,使用的人逐渐减少。另外,运河遭受不断的水患和战争破坏,更加加速了运河的沉寂。
3.明清时期,运河虽得到一定的修复,但由于水路千变万化,所经之地地理条件复杂,水库闸门失修掏空,以及交通工具的改进等原因,使得运河的运输效率逐渐下降,终于被淘汰。
因此,八水绕长安这种运输方式渐渐被淘汰,也因运河的沉寂,逐渐消失了。
bā shuǐ rào cháng ān
“绕”的基本含义为缠,如绕线、缠绕;引申含义为纠缠,弄迷糊,如绕嘴、绕口令。
在日常使用中,“绕”也常做动词,表示迂回绕过,如绕弯、绕过暗礁。
“长”的基本含义为两端的距离,如长度;引申含义为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如长短、长空。
在日常使用中,“长”也常做名词,表示长处,如取长补短。
八水绕长安诗句,例如“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出自:明代李梦阳的《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译文:
滚滚黄河水环绕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几行大雁从空中飞过。
戍边的士兵越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整装待发抗击敌军。
黄河渡口尘土飞扬,运输粮草的车队、船队一派繁忙;明月当空,战场格外空寂、悲凉。
听说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只是如今再也没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
因为泾河龙王除了管理泾河之外,还有另一个职位,八河都总管。 《西游记》中两次提到了八河,第一次是在 第51回, “”水德星君闻言,即将查点四海五湖、八河四渎、三江九派并各处龙王俱遣退,整冠束带,接出宫门” 第二次在第75回,猴子说他的金箍棒是“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长安城号称“八水绕长安”,这两处的“八河”很可能是泾河龙王主管的八河、长安附近的八水。
八水绕长安说的是西安周边的八条河流,分别是渭河、泾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最后都汇入黄河,属黄河水系。
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长安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 八水之中,渭河汇入黄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然而由于时代变迁,浐河成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与沣河的交汇。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八水绕长安中的长安指的是现在的西安。
“八水绕长安”,但即使是常年在西安生活的本地居民也很少有人能确切地说出“八水”的名字和位置。所谓“八水”,正是指长安城北边的泾河、渭河;东边的浐河、灞河;南边的涝、潏;西边的沣河、滈河这八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