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分为几级?

时间:2024-09-15 06:23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隐患分为几级?

四个等级

隐患分级分为四级,包括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这是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来进行划分的。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二、地质灾害隐患清单?

1.大坝及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周边斜坡及边坡变形、滑坡,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导致建筑物变形、开裂、跨塌、倾倒、陷落等,并可能形成掩埋危害;

2.大坝及各类建筑物边坡危岩、浮石、挂渣形成的崩塌危害;

3.坝基、堰基渗漏及绕渗,导致地基岩土体渗透变形、破坏等;

4.施工区冲沟、支流出现洪水、泥石流等形成冲毁、淤埋灾害。

三、地质情况分为几种?

1、按成因分为构造类型、侵蚀类型、堆积类型等。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又可分为河流的、湖泊的、海洋的、冰川的、风成的等类型,依次还可分成更次一级类型。

2、按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大类。其中山地的主要特征是起伏大,峰谷明显,高程在500m以上,相对高程在100m以上,地表有不同程度的切割。

3、根据高程、相对高程和切割程度的差异,山地又分为低山、中山、高山和极高山。丘陵是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类型,是切割破碎、构造线模糊、相对高程在100m以下、起伏缓和的地形。平原是指地面平坦或稍有起伏但高差较小的地形。也可按动力、形态等进行分类,每一种大类型下都可继续分出次一级类型。

四、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进程,有的是逐渐完成的,有的则具有很强的突然性。据此,又可将地质灾害概分为渐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前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后者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工程灾害等。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较从容的时间,可有预见地进行,其成灾后果一般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突发性地质灾害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不光是经济损失,也常造成人员伤亡。故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

五、什么是地质灾害隐患?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或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六、事故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什么隐患?

安全事故隐患有两种分类,即:一般安全事故隐患和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

1、一般安全事故隐患:这类隐患一旦发生问题不会对财产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也不会造成对人员的伤害或者是死亡。

2、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这类隐患一旦发生问题,其结果所带来的灭难性、破坏性极为严重,不论是财产损失还是人员伤亡,乃至于造成的恶劣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必须强化安全生产,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七、双控隐患分为几级?

按照安全双控体系将风险划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

八、隐患排查的形式分为?

回答如下:隐患排查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定期检查:针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场所、工具等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2. 不定期检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场所、工具等进行检查和排查。

3. 突击检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突击检查,以避免发生事故。

4. 自查:企业、个人主动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自查、自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 外部检查:由专业的安全检查机构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并指出存在的安全隐患,促使企业及时解决问题。

九、设备隐患分为哪几类?

设备隐患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机械隐患:机械隐患指的是与设备的机械结构、部件或运动相关的潜在问题,如磨损、松动、断裂、裂纹等。

电气隐患:电气隐患指的是与设备的电气系统相关的潜在问题,如电线老化、电气设备故障、电气连接不良等。

化学隐患:化学隐患指的是与设备使用的化学物质或涉及的化学过程相关的潜在问题,如有毒气体泄漏、化学品存储不当等。

火灾隐患:火灾隐患指的是与设备的火灾风险相关的潜在问题,如电路短路、电气设备过热、易燃物品存放不当等。

人为隐患:人为隐患指的是由于人员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或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的设备潜在问题,如操作错误、无证上岗、无保护措施等。

环境隐患:环境隐患指的是与设备周围环境相关的潜在问题,如气候条件恶劣、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者工作场所不符合安全标准等。

这些隐患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护和修复,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来减少隐患的发生。

十、地质层分为哪些层?

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有机生命)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2、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3、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