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的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启动前检查
- 检查进出水系统管路是否畅通,阀门是否正常开启。
- 检查水泵、电机、变频器等电气设备是否正常,接线是否牢固。
- 检查水泵轴封、机械密封是否良好,有无异常振动噪音。
- 检查水泵压力表、流量计是否正常。
2. 启动操作
- 启动前先打开进出水端阀门,排空管路中的空气。
- 按操作顺序开启水泵、电机和相关设备电源,确保转向正确。
- 调节水泵频率,逐步提高压力和流量,注意参数是否稳定。
3. 运行监控
- 监视水泵压力、电流、电压、频率、流量等运行参数。
- 定期检查水泵轴封和轴承温度,确认无异常。
- 留意运行噪音变化,检查是否正常。
4. 停泵要点
- 先降低水泵频率,减小流量。待压力稳定后关闭水泵电源。
- 关闭进出水阀门,防止水击和反冲。
- 正确断电操作顺序,防止水泵反转。
5. 维护保养
- 定期清洗过滤器,加注轴承润滑油。
- 定期检查电机绕组、水泵机械密封等部位。
- 做好运行日志记录,留存故障信息。
国家规范规定:塑钢、铝合金门窗边框在安装完成后,必须打孔装固定螺丝,螺丝孔距最上和最下离边框10—15厘米,两边也是10—15厘米,中间孔距不能大于30厘米。
门窗安装固定钉规范?门窗固定片间距不大于50cm,每侧固定少于3个固定点,每个固定点至少两个钉子固定。
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安装规范
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而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安装要符合规范,以确保有效运行和长期稳定性。本文将介绍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安装规范和注意事项。
在选择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安装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基础建设是安装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泵站的稳定性和寿命。
2.1 地基处理:根据实地勘察结果,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地基处理包括挖土、回填、夯实等步骤。
2.2 混凝土基础:在地基处理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基础施工,确保基础的坚固和稳定。混凝土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以承受泵站运行时的振动和荷载。
2.3 钢筋加固:在混凝土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固钢筋的敷设,以提高基础的抗震和抗扭刚度。
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设备安装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3.1 泵站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泵站设备的安装,包括泵、管道、阀门等。安装时要注意设备与基础的牢固连接,保证设备稳定性。
3.2 电气设备安装:对于电气设备的安装,要按照电气图纸和规范进行,确保电气设备的接线正确、可靠。
3.3 控制系统安装:控制系统的安装包括控制柜、传感器、仪表等,要按照规范连接和调试,确保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调试,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的稳定性。
4.1 泵站启停测试:通过启停测试,测试泵站的启动时间、停止时间、运行状态等,确保泵站能够按照预设参数正常工作。
4.2 水泵性能测试:对安装完成的水泵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流量、扬程、效率等参数的测量,确保水泵达到设计要求。
4.3 控制系统调试: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包括传感器校准、仪表读数校验等,确保控制系统准确可靠。
在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总结起来,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安装规范应涵盖安装位置选择、基础建设、设备安装、运行调试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只有按照规范进行安装,才能确保泵站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安装操作请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
1、中继泵站的位置、泵站数量及中继泵站的扬程,应在管网水力计算和管网水压图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中继泵站不应建立在环状管网的环线上,中继泵站应优先考虑采用回水加压方式。
2、中继泵应采用调速泵且应减少中继泵的台数。设置3台或3台以下中继泵并联运行时应设备用泵,设置4台或4台以上中继泵并联运行时可不设备用泵。
3、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相邻两个机组基础间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电动机容量小于或等于55KW时,不应小于0.8m;
(2)当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不应小于1.2m;
4、当考虑就地检修时,至少在每个机组一侧应留有大于水泵机组加0.5m的通道。
5、相邻两个机组突出部分的净距及突出部分与墙壁间的净距,应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并不应小于0.7m,当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不应小于1.0m。
6、中继泵站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7、水泵基础应高出站内地坪0.15m以上。
8、中继泵吸入母管和压出母管应装设有止回阀的旁通管。
9、中继泵吸入母管和压出母管之间的旁通管,宜与母管等径。
10、中继泵站水泵入口处应设除污装置。
矿山工程监理部安全监理管理制度
1、目的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2、责任分工
2.1 总监理工程师全面负责工程安全监理工作
2.2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安全监理工作
2.3 安全监理工作,人人有责
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检查
3.1 施工单位的安保组织机构,安全管理人员
3.2 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3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3.4 安全规章制度
3.5 安全技术交底
3.6 培训上岗情况,要害工种和重要岗位工上岗证件
3.7 项目总监主持检查工作,专业监理工程师配合检查
3.8 需要业主配合时,必须通知业主参加
3.9 开工报告批准前,完成检查工作
3.10 检查记录必须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4、安全监理预防重点
4.1审查安全措施是否完善,是否得力,是否有人具体负责
4.2 “两台、三盘”的防坠措施是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
4.3 矿山工程施工用提升,悬吊设备状态,绞车安装后的试运转,提升、悬吊用的钢丝绳、连结装置、提升设备试验、悬吊设备的制动系统灵敏可靠
4.4 检查提升、悬吊系统的定期、定时检查制度。
4.5 检查提升、悬吊和信号三大系统的岗位责任制。
4.6 人员安全,个人防护
4.7 爆破安全控制,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立井爆破规定情况
4.8 提升系统的检查
1)防过卷装置
2)防过速装置
3)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装置
4)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
5)限速装置
6)闸瓦磨损保护装置
7)松绳报警装置
4.9对悬吊系统的检查
1)稳车的制动装置是否灵活可靠;
2)电气系统是否有防雨设施;
3)悬吊点的梁固件是否齐全,螺栓是否上紧等。
4.10 对封口盘、倒矸台的检查
1)提升井口四周是否设防护栏
2)所有管路通过的地方是否安有管盖门;所有管、线孔是否封盖严实
5、安全预控监理工作
5.1 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进行预控
5.2 对安全监理预防重点进行预控
5.3预控函件事前发出
5.4 填写预控函件跟踪记录
6、现场安全管理
6.1 提升安全管理
1)督促项目部机电人员每天对提升钢丝绳及连接装置进行检查,采用不定时方式检查其检验记录;
2)不定期检查绞车的运转日志,发现问题,即令其整改;
3)每班巡视绞车房,看绞车司机是否保证每班有两人上岗,是否集中精力操作等;
4)要重点检查把钩工、信号工是否严格按规定操作。
5)检查提升钢丝绳是否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定期进行倒头或剁绳试验,试验结果要报监理审查。
6.2 悬吊系统管理
在升、降吊盘或大模下放时,要时常观察稳车控制人员是否熟练,有不熟练的操作人员,令施工单位立即更换。
6.3 防坠管理
1)对井口平台和固定盘的防坠做为重点来控制。到井口巡视,要随时检查各管盖门及风筒周围是否封严,井口平台是否清扫干净。
2)机修拆接管子时,其手头工具应用留绳系在手腕上,所用的螺检、螺帽等物质须装包存放,装、卸螺栓时,把管盖门盖严并用胶丝袋或塑料布封严。
3)每次下井必须仔细观察吊盘上有无杂物,机修在吊盘上工作时,其手头工具是否系有留绳,所带配件是否装包携带。
4)装吊桶时,严格限制装满系数,不得超过吊桶沿下100mm。
5)井盖门在吊桶不通过时不得打开。
6)下井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和安全帽,并按规定乘吊桶。
6.4 井壁施工管理
1)施工表土时,安全梯要下到工作面。
2)悬吊安全梯的稳车要时刻处于完好状态。
3)每次升、降吊盘后,必须对好提升口,而后加以固定。
4)每次起钩时,必须稳好罐,然后打点起钩。
5)拉大段高,每班必须设专人管理井帮,发现块状开裂,要及时找掉。
6)施工过程 ,风筒要及时往下跟 ,风筒出口距工作面不应大于10m。
6.5 井下动火审批
7、巡视安全检查
发现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应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指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应立即向项目总监报告,由项目总监采取应急措施,并迅速发出整改通知。
8、定期、定点安全检查
8.1 每月定期组织安全文明施工检查
8.2 按照《施工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记录表》进行
8.3 项目总监负责组织安全检查工作
8.4 需要业主配合时,必须通知业主参加
8.5 对存在问题通报业主、各参建单位,及时发出整改通知
8.6 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对两次整改未达到要求的,须签发停工令
9、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9.1 不能有效制止施工企业违规活动时,应将情况上报业主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9.2 凡上报政府主管部门事项,应同时报告监理公司
10、安全事故处理
10.1 事故发生后,对其影响范围发出停工指令
10.2 停工指令报业主
10.3发出监理通知,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督促施工单位上报
10.4 四十八小时内写出事故分析报告,报业主及监理公司
10.5 协助安全行政主管部门的事故调查工作
您好,1. 安装前应检查风管及固定支架的型号、尺寸、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支架的表面是否平整、无毛刺、无锈蚀等。
2. 确定支架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按照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支架间距应根据风管的尺寸和重量确定,一般不得大于2.5m。
3. 固定支架应采用膨胀螺栓或钉子固定,螺栓长度应适当,不应过长或过短,避免造成安装不牢固或损坏风管。
4. 固定支架的安装应垂直于风管,且支架应平行于地面或水平面,不得倾斜或歪曲。
5.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对风管的保护,避免划伤或变形,支架的安装应紧密贴合风管,不得有松动或摇晃现象。
6. 安装完成后,应对支架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松动或变形等情况。
7. 安装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将杂物和垃圾清理干净,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答:竖向风管固定支架安装规范如下:首先间距不得大于4 m,并且一个直管至少应有2个固定点。在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20 m时,应设置防止摇摆的固定点,每个系统不得少于1个。悬挂架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
悬臂应该是平的、完整的、光滑的螺纹。各副支吊架安装后受力应均匀,无明显变形。风管道、空调设备所用的可调隔振支、吊架的拉拔和压缩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调整。
地理环境许可的条件下,水电机应尽量靠近水源,以减少吸水管的长度。
水电机安装处的地基应牢固,对固定式泵站应修专门的基础。
2.进水管路应密封可靠,必须有专用支撑,不可吊在水泵上。装有底阀的进水管,应尽量使底阀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安装,其轴线与水平面
的夹角不得小于45°。水源为渠道时,底阀应高于水底0.50米以上,且加网防止杂物进入泵内。
机、泵底座应水平,与基础的联结应牢固。机、泵皮带传动时,皮带紧边在下,这样传动效率高,水泵叶轮转向应与箭头指示方向一
致;
泵站阀门设计规范标准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泵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泵站的阀门设计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泵站的运行中,阀门承担着调节介质流量和压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合理的阀门设计规范标准对于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泵站阀门设计规范标准的制定是保证泵站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的关键。合理的设计规范标准能够确保泵站的阀门能够满足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并具备可靠的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设计规范标准还可以提供设计人员和工程师参考,确保阀门的选型和安装过程符合相关的要求。
泵站阀门设计规范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泵站阀门设计规范标准的制定应该经过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泵站阀门设计规范标准对于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合理的设计规范标准能够确保阀门的选型和安装满足要求,并具备可靠的性能和稳定性。制定规范标准的过程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标准制定、评审修订和发布培训等步骤。通过制定规范标准,能够提升泵站阀门设计的水平和质量,为泵站的运行提供保障。
一、界桩(用地界标)安装:界桩高度为80cm,埋深40cm,外露40cm,地界俩字朝外,铁路标志朝线路内侧。
二、安全保护区:
1、A型桩:高度90cm,埋深40cm,外露50cm,汉字的一侧在线路外侧,铁路标志朝线路内侧。
2、B型桩:立柱高度为2.2m,埋深60cm。《铁路安全保护区》侧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