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有区别:矿山地质:是针对已知矿区开展的地质工作,重点在成矿地质作用、成矿地质条件、有用矿物富集规律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区范围一般不大,在10平方公里左右;工作比例尺一般较大,1:1000至1:500都有。
区域地质调查:是按图幅开展的基础性的综合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地层、岩浆岩、构造、地貌、矿产等各个方面;工作区范围较大,具体与工作比例尺的大小有关,如1:50000比例尺的一个图幅面积在380平方公里左右;工作比例尺一般较小,1:50000至1:1000000都有,目前我国陆域的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1:200000全覆盖,现在主要开展重点成矿区域和城市区域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其次是按国际分幅开展1:250000的区域地质调查(补测)。
矿产普查:一般是针对某一成矿带开展的矿产调查研究工作,重点产成矿带内有利矿产的调查研究,目的是寻找可供进行详查的有利区域;工作区面积几~几十平方公里,比例尺一般是1:10000~1:50000。
答:矿山调查安全措施,工程质量,发展前景,机械设备完善齐全等。
二者侧向不同,环境地质侧重环境,其概念主要表述因地质特征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注重利用地质原理解决环境问题。
简单来说,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变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都是该方向的研究内容。
地质环境侧重地质,一般用于描述区域的整体地质特征,主要阐述区域背景状况
一、农业地质调查的目的:查明农业地质主要因子,特别是土壤、浅层地下水及近岸河流、海域沉积物中元素分布、富集状况,建立农业地质信息系统,为农业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二、农业地质调查采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学及其他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调查区域农业的生态系统与地质体及地质作用这一整体系统及其内在依存关系。
三、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农业生物所必需的养分及其循环的控制性地质因素,包括岩石、土壤、水、地貌以及相关的现代地质作用等。以关键带的地质环境演化和对农业的影响划定调查的时段和重点。
四、这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地质调查。
1.通过填制1:5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地质资料。
2.为地质工作部署、成矿远景区划、成矿预测提供地质依据;而且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经济建设区和中心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
1、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
2、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
3、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
4、土地资源调查;
5、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
6、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
7、其它有关的调查工作,包括放射性生态调查、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引起的环境效应等。
预测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强度, 提前进行整治,采取预防措施。
采用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学及其他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调查区域农业的生态系统与地质体及地质作用这一整体系统及其内在依存关系。
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农业生物所必需的养分及其循环的控制性地质因素,包括岩石、土壤、水、地貌以及相关的现代地质作用等。
以关键带的地质环境演化和对农业的影响划定调查的时段和重点,综合性调查成果应反映调查区域的农业生态和地质条件。
这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地质调查。
我国幅原辽阔,地上地下物产矿藏资源极为丰富,为准确的掌握和了解地上地下资源储藏情况,就必须对地质进行勘探调查,地质调查队就应运而生。
地质调查队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地上地下矿产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形成数据可靠的地质调查报告,为国家有序开发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根据矿山建设生产的各个阶段地质任务不同,一般要求矿山编制并保存有以下几种矿山地质报告。
第一种是矿区(矿井)资源勘探地质报告(包括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第二种是矿山建井地质报告。
第三种是矿山生产地质报告。
第四种是矿山闭坑地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