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权利条例全文解读?

时间:2024-10-10 17:03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党员权利条例全文解读?

1月4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全文公布。这是继2004年条例修订以来,党中央再一次对该条例作出修订。

修订后的条例共5章52条。在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继承和坚持2004年条例仍然适用的规定基础上,修订后的条例以完善为着力点,对党员权利具体有哪些、怎样行使权利、如何保障党员权利的行使等进行了规定。

明确党员享有13项权利

此次条例修订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第二章的章名从“党员权利”修改为“党员权利的行使”。多出的三个字,强调的是党员要本着对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积极主动行使权利。

举例来说,该章规定党员有党内监督权,党员要敢于开展监督,通过进行批评、揭发、检举以及提出处理、处分要求,切实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作为制定条例的根本遵循,党章原则规定了党员享有的8个方面权利。修订后的条例在第二章中对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作出具体规定,用13个条文将党章规定的8个方面党员权利进一步明确细化,即:党内知情权、接受党的教育培训权、党内参加讨论权、党内建议和倡议权、党内监督权、党内提出罢免撤换要求权、党内表决权、党内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内申辩权、党内提出不同意见权、党内请求权、党内申诉权、党内控告权。

同时,修订后的条例还对权利表述方式作了创新,具体到每项权利,都采用“权利名称+权利内容”的方式进行表述,既直观反映权利的实质,又准确表达权利的内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介绍,修订后的条例划出权利行使的边界,要求党员行使权利应当按照组织原则,符合有关程序等。

坚持义务与权利相统一,严明纪律要求

修订后的条例将“坚持义务和权利相统一”作为党员权利保障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强调义务在先,要求广大党员切实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正确行使各项权利。

一方面,修订后的条例立足党员权利保障专门法规的定位,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明确党员享有广泛而充分的权利,并切实完善保障措施。

——有关13项权利的条文每一条都首先强调党员“有权”行使的权利内容;

——20项保障措施每一项都围绕如何保障权利的正常行使进行具体设计。

另一方面,在明确权利、保障权利的同时,强调正确行使权利的相关要求,指出党员行使权利必须以履行义务、担当责任、遵守纪律为前提。

——第四条规定,党员应当增强党的观念和主体意识,将行使党章规定的权利作为对党应尽的责任,向党组织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敢于担当、敢于负责,遵守纪律规矩,正确行使权利;

——第十一条规定,党员进行批评、揭发、检举以及提出处理、处分要求,应当通过组织渠道,不得随意扩散传播、网络散布,不得夸大和歪曲事实,更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

——第四章中集中规定党员不正确行使权利应当追究责任的五种情形,进一步严明了权利行使的纪律要求。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表示,在党员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上,明确提出义务在先,义务和权利相统一,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务与权利、责任与担当、行使权利与遵守纪律的辩证统一,是党的建设重要理论创新。修订后的条例对这一创新理论成果进行了贯彻和运用。

20项措施保障党员权利行使

“保障”是修订后条例的重要内容。没有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就难以保证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

修订后的条例遵循“坚持充分全面保障党员权利”的原则,设立“保障措施”专章,系统规定了实行党务公开、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党内民主监督制度等20项保障措施,努力实现党员权利保障与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机融合,构建系统全面的保障措施体系。

对2004年条例中已有的保障措施,修订后的条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根据实践发展和工作需要,总结有关经验做法和创新性制度,新增了系列保障措施,如健全党代表、领导干部联系党员制度,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等。

在设计保障措施时,修订后的条例注重提高保障措施的针对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如规定巡视巡察检查督查中听取党员意见,对应保障党员建议和倡议权、监督权、提出不同意见权等多项权利。此外,支持党员提出意见建议、严格落实党内民主监督制度等多项措施都体现了对党员监督权的保障。

修订后的条例注意把握与其他法规制度的有机衔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介绍,立足党员权利保障基础性法规的定位,修订后的条例对其他法规制度已有专门规定的不作重复规定。同时坚持系统观念,将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他条例以及相关具体法规制度的规定衔接贯穿起来,发挥党内法规体系的整体作用。

增强全党共抓党员权利保障的合力

保障党员权利,谁来负责?如何负责?修订后的条例对党委(党组)、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的工作机关、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职责任务逐一作出明确规定。

——党委(党组)是关键,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领导。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受理和处置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检举、控告和申诉,对侵犯党员权利的案件进行检查和处理。

——党的工作机关要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抓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重要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为保障党员权利正常行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打通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营造党员积极行使权利的良好氛围,模范遵守和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法规制度,抓好工作落实。

强化对侵犯、漠视党员权利行为的责任追究

在实践中,当前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还存在保障职责落实打折扣、保障措施执行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侵犯和漠视党员权利的问题。

同时,有的党员不正确行使权利、滥用权利,甚至公开发表违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观点意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修订后的条例在第二章“党员权利的行使”、第三章“保障措施”中分别针对党员、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强调了相关纪律要求。

特别是在第四章“职责任务和责任追究”中,修订后的条例详细列明了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侵犯党员权利、党员不正确行使权利的具体情形,并明确了对侵犯党员权利和在保障党员权利工作中失职失责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员的追责问责方式,以及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等其他责任相衔接的内容。

“加强对党员权利保障的监督,促进党员发挥主体作用,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问责条例全文解读?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的文件。经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由中共中央于2019年9月4日修订发布。

三、惩戒权条例全文?

惩戒权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惩戒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惩戒,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秩序,依照规定给予的惩处、惩罚或者其他制裁。

第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国家赔偿权。惩戒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程序正当、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惩戒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惩戒工作。

第五条 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守惩戒对象的隐私,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和名誉。

第二章 惩戒的种类和方式

第七条 惩戒分为行政惩戒、民事惩戒和刑事惩戒。

第八条 行政惩戒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政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依照规定给予的惩处、惩罚或者其他制裁。行政惩戒包括: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撤销违法行政行为;

(五)禁止从事特定活动;

(六)暂停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七)行政拘留;

(八)其他行政惩戒。

第九条 民事惩戒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依照规定给予的制裁。民事惩戒包括:

(一)罚款;

(二)没收违法所得;

(三)责令停业整顿;

(四)撤销违法民事行为;

(五)禁止从事特定活动;

(六)限制或者暂停权利;

(七)其他民事惩戒。

第十条 刑事惩戒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刑事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依照规定给予的制裁。刑事惩戒包括: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六)罚金;

(七)没收财产;

(八)其他刑事惩戒。

第十一条 行政惩戒和民事惩戒可以合并适用。行政惩戒和刑事惩戒可以合并适用。

第十二条 惩戒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第十三条 实施惩戒应当公开、公正,实行审罚分离、回避制度。

第十四条 惩戒的种类和方式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没有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章 行政惩戒

第十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政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依照规定应当给予行政惩戒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单位。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惩戒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 民事惩戒

第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依照规定应当给予民事惩戒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九条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单位。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民事惩戒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 刑事惩戒

第二十一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刑事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依照规定应当给予刑事惩戒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通报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刑事惩戒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申诉或者提起诉讼。

第六章 程序和执行

第二十四条 实施惩戒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依法告知惩戒对象权利。

第二十五条 实施惩戒应当制作笔录,并当场交付惩戒对象签字确认。

第二十六条 实施惩戒应当制作决定书,并送达惩戒对象。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惩戒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

(二)惩戒的种类和方式;

(三)理由和依据;

(四)救济途径和期限;

(五)其他必要事项。

第二十七条 行政惩戒和民事惩戒的种类和方式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没有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规定。刑事惩戒的种类和方式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没有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八条 惩戒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执行。

第二十九条 惩戒对象对惩戒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七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者依照法律规定提起行政诉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决定。

第三十条 惩戒对象逾期不执行惩戒决定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一条 惩戒对象对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泄露惩戒对象的隐私或者名誉的,由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遵守保密规定的,由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惩戒工作中收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另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X年X月X日起施行。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不良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1.违反道德规范,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2.影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行为;

3.破坏公共设施、公共资源、公共环境的行为;

4.影响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行为;

5.其他影响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惩戒对象,是指被采取惩戒措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三)主管部门,是指有关行业、领域的有 关主管部门。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条例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不良行为的发现、记录、评估、处理和公开以及信用评价等工作。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生效之前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记录,按照原记录方式管理。

第四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和信用评价制度,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不良行为的发现、记录、评估、处理和公开等工作。

第四十三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被错误纳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可以向不良行为记录的主管部门提出撤销申请。主管部门应当进行审查,发现记录错误的,应当及时撤销并将其从记录中删除;发现记录无误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保留记录。

第四十四条 不良行为记录是信用评价的重要基础数据。省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公开不良行为记录,并推进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信用信息共享。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施行之前形成的不良行为记录,在本条例施行之后尚处于规定期限内的,记录期限届满后不得再延长。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施行之前已经建立的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制度,应当与本条例规定的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制度逐步衔接。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X年X月X日起施行。第五章 惩戒措施

第四十八条 对不良行为采取惩戒措施,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影响程度、纠正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惩戒措施。

第四十九条 惩戒措施应当与不良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后果等因素相匹配,不得过度惩戒。

第五十条 自然人被纳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可以采取以下惩戒措施:

1.公开道歉;

2.通报其所在单位、社区或者家庭;

3.限制提供信用担保或者金融类产品;

4.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

5.限制参加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等活动;

6.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等职务;

7.其他适当的惩戒措施。

第五十一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纳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可以采取以下惩戒措施:

1.限制获得荣誉、享受政策扶持等;

2.限制参与政府采购、公共工程项目等;

3.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等职务;

4.其他适当的惩戒措施。

第五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的惩戒措施实施办法。

第五十三条 采取惩戒措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并告知当事人。第六章 记录、评估和公开

第五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和信用评价制度,明确不良行为的范围、记录方式、记录期限、评估方式、公开程序和公开范围等。

第五十五条 不良行为记录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不良行为的主要事实、证据和评价意见等,不得故意虚构、夸大或者过失漏记。

第五十六条 不良行为记录的公开程序和公开范围,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并尊重社会公德和公民隐私。

第五十七条 自然人被纳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应当在公开前告知本人,并说明理由和公开的范围。

第五十八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纳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应当在公开前告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并说明理由和公开的范围。

第五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公开不良行为记录和信用评价结果。其他公开方式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故意虚构、夸大或者过失漏记不良行为记录的;

2.违反规定公开不良行为记录或者信用评价结果的;

3.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第六十一条 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不良行为记录和信用评价管理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不良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中的下列行为:

1.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2.违反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诚信原则的;

3.有其他违法、违规或者不当行为的。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不良行为记录,是指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评估和公开的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X年X月X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四、国有矿权出让新规定?

第一条 为了培育、规范矿业权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其管辖海域出让、转让矿业权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探矿权、采矿权为财产权,统称为矿业权,适用于不动产法律法规的调整原则。

依法取得矿业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称为矿业权人。

矿业权人依法对其矿业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第四条 矿业权的出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管理办法规定的权限,采取批准申请、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

出让矿业权的范围可以是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的矿产地、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和其他矿业权空白地。

第五条 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管辖权限出让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矿业权时,应委托具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的有矿业权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进行矿业权评估。

第六条 矿业权人可以依照本规定,采取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矿业权。

转让双方应按规定到原登记发证机关办理矿业权变更登记手续。但是受让方为外商投资矿山企业的,应到具有外商投资矿山企业发证权的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矿业权人可以依照本规定出租、抵押矿业权。

第七条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由其审批发证的矿业权转让的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其他矿业权转让的审批。

第八条 矿业权人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应由矿业权人委托评估机构进行矿业权评估。

第九条 国家出资是指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以地质勘探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各种基金以及专项经费等安排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的拨款。

第十条 中央财政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地方财政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评估结果,委托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确认。

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评估结果,经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确认。

国家与企业或个人等共同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评估结果,按照国家出资的渠道,分别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委托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确认。

第十一条 申请出让经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的价款,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分期缴纳。申请分期缴纳矿业权价款,应向登记管理机关说明理由,并承诺分期缴纳的额度和期限,经批准后实施。

国有地勘单位或国有矿山企业申请出让经勘查形成矿产地的矿业权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将应交纳的矿业权价款部分或全部转增国家资本,并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 探矿权人在其勘查作业区内申请采矿权的,矿业权可不评估,登记管理机关不收取价款。

矿山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合并、兼并等重组改制时,应进行采矿权评估,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是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的,应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评估的采矿权价款进行确认,登记管理机关不收取采矿权价款。

第十三条 矿业权申请人、矿业权投标人、矿业权竞买人、矿业权承租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第十四条 矿业权出让时,登记管理机关应一并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矿业权转让时,转让人应一并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

五、旅游景区管理条例全文解读?

一、景区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与综合计时工作制。除法定节日外,每月正常休假6天。

  二、上班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30—5:30。特殊岗位的工作时间可根据工作性质调整,报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人事部安排执行。

  三、员工上下班必须按时到人事部签到(前厅部、餐饮部除外)。因工作原因未签到者,应填写《考勤记录补报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批;部门负责人因工作原因未签到时,需报人事部经理审批。因个人原因忘记签到时,每月有两次补签机会,第三次起将扣款10元/次。无考勤记录且未填报《考勤记录补报单》者,按旷工处理。

  四、严禁代人签到,若有违反,对签到违规双方,第一次各扣款50元,第二次各扣款100元,第三次按旷工一天处罚;屡教不改的,按自动离职处理。

  五、在规定上班时间后1小时内到岗者为迟到;工作期间无故离岗者为早退。迟到或早退在5分钟以内,扣款5元;5—10分钟,扣款10元;11—30分钟,扣款30元;30—60分钟,扣款50元;超过1小时,按旷工处罚。

六、国有矿权挂牌出让多少钱?

评估价50%,或者全成本核算的成本价

七、什么是净矿出让矿业权?

一般而言,“净矿”类似于房地产领域的“净地”,即矿业权出让前妥善解决好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道路使用权等其他权利之间的关系,让竞得人不再受土地、林地、地面附着物及固定资产等权益制约,同时矿区范围不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等范围内,竞得人按规定能够及时办理矿权证,并能顺利开展勘查开采工作的矿业权。“净矿”包括“净采矿权”和“净探矿权”。

“净采矿权”出让是与过去的“毛采矿权”出让模式相对而言的。由于采矿作业过程中往往要修建道路、清理地表附着物和补偿、占用土地修建配套设施等,必须取得矿区周边的利益相关方的许可。但长期以来,采矿权出让过程中都不涉及前述问题,导致采矿权竞得人成交后,因与当地村民“谈不拢”,存在长期不能开工的情况。这也使得许多投资者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参与竞买,致使矿产资源价值被低估。

八、矿权出让金属于什么费用?

矿权出让金是一种矿产资源专项收入,通常用于支付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这些费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具体来说,矿权出让金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费用:矿产资源勘查费用:包括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矿体测量等费用。矿产资源开采费用:包括矿山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工资等费用。矿产资源加工费用:包括矿石加工、选矿、冶炼等费用。矿产资源运输费用:包括矿石运输、物流等费用。矿产资源销售费用:包括销售渠道建设、销售推广等费用。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矿权出让金计费标准和方式可能因不同的矿产资源和地区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参考当地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来确定具体的计费方式和标准。

九、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全文?

以下是我的回答,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全文如下:第一条:为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29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矿业权出让收益是国家基于自然资源所有权,依法向矿业权人收取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矿业权出让收益包括探矿权出让收益和采矿权出让收益。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矿业权人,应依照本办法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第四条:矿业权出让收益为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照4:6的比例分成,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地方管理海域的矿业权出让收益,由中央和地方按照4:6的比例分成;其他我国管辖海域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全部缴入中央国库。第五条:财政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税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征收管理,监缴由财政部各地监管局负责。第六条:矿业权出让收益原则上按照矿业权属地征收。以上是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全文内容,供您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网站或咨询专业人士。

十、煤炭矿权是什么意思?

煤炭矿权又称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使用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

前者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察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察矿产资源的权利;后者是指在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矿产品的权利。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矿业权经依法批准,可以转让他人。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