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间接费用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公式:
固定间接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间接费用
固定间接费用产量差异=预算固定间接费用—分摊的固定间接费用
总固定间接费用差异=固定间接费用开支差异+固定间接费用产量差异
=实际固定间接费用—分摊的固定间接费用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就是开支差异,这部分内容一般在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涉及,且固定间接费用的开支差异相当于变动成本的总弹性预算差异,下面是推导过程:
由于固定间接费用开支差异=实际的固定间接费用—预算固定间接费用,而
变动间接费用弹性预算差异=价差+量差
=(成本动因的实际耗用量*标准成本动因分配率)—(成本动因的标准耗用量*标准成本动因分配率)+实际变动间接费用—(成本动因的实际数量*标准变动间接费用分摊率)
= 实际变动间接费用—预算变动间接费用
当前可以提供高纯石英原料矿物组分和微量元素研究的微区测试分析方法主要有电子探针、LA-ICP-MS、SIMS、X射线衍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通过数据对比即可直观地看到各不同质量等级的高纯石英原料矿物的杂质元素含量,便于进行原料的选择和下一步的研究。
差异性分析是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检测科学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差异是否显著的办法。
差异性分析通常有三种:
方差分析 (ANOVA)
T检验(T-test)
卡方分析 (Chi-Square Analysis)
采矿权是个立体范围,是由平面范围和标高两部分组成的。
并不是划定平面范围了,从地表到地心就都是你的。
1、新增储量如果是采矿证标高之外的。需要办理采矿证变更,重新核实储量,并缴纳价款取得。
2、如果是采矿证范围之内的,除了不用办理采矿证变更,其余手续同1。
矿权价款是国家将其出资勘查过的矿产资源的矿权出让于他人‚或者矿权人将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矿权转让给他人‚国家按规定向受让人或矿权人收取的报酬‚其实质是国家勘查投资的收益‚矿权价款是国家作为特殊的地勘投资者应获得的投资收益‚是行业的平均投资利润‚只与国家的勘查历史投入和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有关‚故矿权价款应包括地勘投资和应获取的投资收益两部分‚用公式表示为:KP=Td+C
其中KP表示矿权价款;Td是过去国家的地勘投资的现值‚为地勘投资的重置成本;C是地勘投资应分得的收益或期望收益。
1。地质勘查投资重置成本的确定
国家的地勘投资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为体现投资的时间价值‚须重置为现值‚既将国家过去历次出资勘查过程中各种勘探手段投入的全部实物工作量‚按现行的价格和费用标准进行重置‚再扣减技术性贬值等因素的影响‚得到国家地勘投资的现值‚作为国家地勘投入的重置成本。
其中勘查工程手段中的常规项目(如槽探、井探、坑探、钻探) ‚宜采用复原重置成本‚既按过去勘查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实物工作量以现行的价格和费用标准进行复原重置;而对涉及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勘查工程手段时‚宜采用更新重置成本‚既按现行规范确定工作量‚以现行的价格和费用标准进行更新重置。
计算公式为:
其中:Td——探矿投资重置全价;Qi——各类地质勘查实物工作量;Pi——各类地质勘查实物工作量相对应的现行单价;ε——其它费用分摊系数‚包括地区调整系数、项目设计预算综合费率、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预算及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预算等费用分摊系数;ξ——技术性贬值系数;n——地质勘查实物工作量项数。
2。投资收益的确定
地质勘查投资是矿产资源开发投资的前期部分‚国家作为地勘投资者应获得矿产开发收益中的相应份额‚用地勘投资的重置成本现值乘以同类矿种的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期望收益率‚可直接计算出地勘投资收益或期望收益。其计算公式为:C=Td×R
其中:R——同类矿种的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期望收益率。
。
白云鄂博稀土矿是中国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白云鄂博山区。这座矿山自1958年开始开采以来,为中国乃至全球稀土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多年的持续开采,人们不免会担心这座矿山的储量何时才能耗尽。究竟白云鄂博稀土矿还剩多少?它的开采前景又如何?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白云鄂博稀土矿的探明储量约为2.27亿吨,占中国稀土探明储量的83%,占全球探明储量的36%。这意味着,这座矿山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储备,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其开采潜力依然巨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数据仅代表了探明储量,即通过勘探已经确定存在的稀土资源。实际上,白云鄂博稀土矿的总资源量要远远大于探明储量。根据专家估算,白云鄂博稀土矿的总资源量可能高达5亿吨。
总的来说,白云鄂博稀土矿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储备,即使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其开采寿命也可能长达数十年。这为中国乃至全球稀土工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尽管白云鄂博稀土矿的储量相当丰富,但其开采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这座矿山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白云鄂博稀土矿的开采前景依然广阔。中国政府已经将稀土工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稀土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环保措施的持续完善,白云鄂博稀土矿的开采成本和环境影响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总之,白云鄂博稀土矿作为中国最大的稀土矿床,其储量和开采前景都令人充满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矿山将继续为中国乃至全球稀土工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通过本文,您可以了解到白云鄂博稀土矿的储量现状和开采前景,这对于全面认识中国稀土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按GB6901《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氢氟酸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的规定进行。
硅石中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含量的测定按Q/XLGJ03·01《工业硅检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1. 称样,称取1.0000g试样于用蒸馏水洗净的铂皿中。
2. 溶样,先加入20ml左右氢氟酸(p 1.14g/ml)(至硅石溶样完全),加入0.2ml硫酸(p 1.84g/ml),移铂皿于调压电炉上加热,待溶液变清澈时,加入6—7ml硝酸(p 1.14g/ml),继续加热蒸发至冒尽硫酸白烟,取出冷却。加入10ml盐酸(1+1),用蒸馏水冲洗器壁,再移于调压电炉上加热至盐酸完全溶解完铂皿里的物质,取下冷却.
3. 稀释 ,将冷却后的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备Fe2O3、AL2O3、CaO含量的测定。
4. 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
1. 分取50.0ml试液于500ml锥行瓶中,加水至溶液80ml左右。
2. 加入1ml黄基水杨酸(100g/L),摇匀。
3. 用氨水(1+1)调色,准确至黄色或橙黄色,加入2.0ml盐酸2mol/L,摇匀。
4. 将锥行瓶置于电炉上加热至60—70℃,取下。
5. 趁热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EDTA—2Na]=0.010mol/L)滴定至无色或浅黄色为终点。
6. 计算,以质量分数表示的三氧化二铁(Fe2O3)含量按下式计算:
Fe2O3%=C.V.0.07985/m×100%
式中: 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的用量,ml;
m—试样的质量,g;
0.07985——与1.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C(EDTA)=1.0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三氧化二铁的质量。
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是找到正常人的均值,做单样本的t检验,这个应该会吧,在analyze,compare means,one simple t test。
第二个方法是计算病人的spr指数的95%置信区间,看下有没有包含1400,如果最低值仍高于1400,就肯定有差异。一般是看是否包含正常均值,但你没有。
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生产国之一,其翡翠资源丰富,产量巨大,备受全球关注。然而,随着全球资源开发的加速和环境问题的提升,人们普遍关心缅甸翡翠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未来几年翡翠产量和资源储量的发展趋势。
缅甸拥有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翡翠矿床,分布在北部克钦邦、萨加因邦和克耶邦等地。其中,莫尔明翡翠矿是最著名、产量最大的翡翠矿,被誉为“翡翠之国”。除了莫尔明矿,尚有各种规模的翡翠矿分布在缅甸境内。
缅甸翡翠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然而,受到采矿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产量并非一成不变。近年来,缅甸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翡翠开采的管理和监管,以及遏制非法采矿行为。这些措施对翡翠产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预计未来几年翡翠产量将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加。
虽然缅甸翡翠资源丰富,但在长期开采和不合理开采的情况下,翡翠资源储量也面临着枯竭的风险。因此,为了保障翡翠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缅甸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翡翠矿区的保护和管理,采取了种种措施,以确保翡翠资源的可持续性。未来几年,缅甸翡翠资源储量有望得到更有效的挖掘和保护,进一步推动翡翠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合上述分析,缅甸翡翠产量有望保持稳定甚至增加,资源储量在加强管理和保护下能够得到有效挖掘,未来几年翡翠产业仍将保持活力。然而,应当警惕长期开采带来的资源枯竭风险,加强可持续性管理,以确保缅甸翡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更深入了解缅甸翡翠资源的潜力和未来发展趋势。
1.
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字母标记方法:标记字母法;先将各处理平均数由大到小自上而下排列 ,然后在最大平均数后标记字母, 并 将该平均数与以下各平均数依次相比,凡差异不显著标记同一字母 ,直到某一个与其差异显著的平均数标记字母b ;再以标有字母b的平均数为标准 ,与上方比它大的各个平均数比较,凡差异不显著一律再加标b ,直至显著为止;
2.
再以标记有字母 b的最大平均数为标准,与下面各未标记字母的平均数相比,凡差异不显著,继续标记字母b,直至某一个与其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