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权:分有治国五事、五种计量单位、国民政府五权宪法。
1.谓治军治国应权衡之五事。《荀子·议兵》:“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逸周书·五权》:“五权:一曰地,地以权民;二曰物,物以权官;三曰鄙,鄙以权庶;四曰刑,刑以权常;五曰食,食以权爵。”
2.五种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隋书·律历志上》:“十黍为絫。而五权从此起。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五权谨矣。”
3.指 民国 时中央政府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孙中山 《五权宪法》:“五权宪法,分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权,各个独立。
三民五权是指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三民”思想和明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五权”思想的结合。其中,“三民”指的是天民、地民和人民,是指天地与人民的关系。而“五权”则指天权、地权、人权、君权和法权,是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具体解释如下:
天权:指皇帝的权力,是指天命所赋予的权力。
地权:指土地和财产的权力,是指统治者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
人权:指人民的权力,是指人民对自身权利的主张。
君权:指君主的权力,是指皇帝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权力。
法权:指法律的权力,是指法律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限制和约束。
总的来说,三民五权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权利关系的思考和探讨。这种思想对于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采取多权分立,让职业经理人来对付职业经理人。就采购来说,对于供应商有关的事项,研发负责技术、品管负责质量、采购负责商务,三权分立,让采购的权力更小。这是基本的分权,很正常,但很多公司还没有完,在采购里继续分权,比如一些人专门负责寻源,找新供应商;一部分人专门谈价钱、谈合同;一部分负责具体业务的分配;一部分负责订单跟进;一部分负责对账付款。
实际操作中,五院制政府并没有做到五权分立。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以及后来实行的五院制都是为了权力制衡,体现了共和理念,但是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五院制政府成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系斗争的场所,也成了蒋介石个人独裁的牺牲品,五院制与孙中山的初衷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五权宪法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分权主义,具有防止封建专制主义的意义,也包含了对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宪法的某种批评和修订。孙中山这种希图“救三权鼎立之弊”的探求,显示了他执着于民主主义的政治观念。然而,孙中山不仅未消除“三权鼎立”原则的弊病,却把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放在大总统的统一领导之下,实际上又否定了他自己设想的分权制衡原则。
五权宪法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分权主义,具有防止封建专制主义的意义,也包含了对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宪法的某种批评和修订。孙中山这种希图“救三权鼎立之弊”的探求,显示了他执着于民主主义的政治观念。然而,孙中山不仅未消除“三权鼎立”原则的弊病,却把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放在大总统的统一领导之下,实际上又否定了他自己设想的分权制衡原则。
孙中山主张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分别由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独立行使防止政府专权。
孙先生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制度分立。孙中山先生虽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其宪法思想却相当精湛。或许宪法就是特别需要这些政治家在政治实践中去感悟和发现。孙先生所提出的五权宪法思想,是他的一个创造,也是宪法逐步实现中国化的一个体现。孙先生宪法思想很多,五权宪法思想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当然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一个部分。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国家权力如何配置与控制的问题。
那种将孙中山先生自由、自治、革命程序论等思想均纳入五权宪法之中的做法可能是将五权宪法思想等同于孙中山先生整个宪法思想了。五权宪法具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权能区分论、权能平衡论、五权分立论和五权关系论四个部分。
五权下放的意思是:把干部调到下层机构去工作或送到农村、工厂、矿山去锻炼。
出自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第二场:“听说经理是刚下放过来的。” 陈毅 《喜雪,祝干部下放》诗:“回头看下放,美哉冬旱雪。” 周立波 《下放的一夜》:“下放干部 王凤林 把锄头挂好,又洗了脚,回到他所寄宿的 卜大佬倌 的厢房,点起一盏煤油罩子灯,坐下来看报。”
三民五权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和以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为基本内容的“五权宪法”。
三民五权是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纲领和政府组织制度。孙中山对五权宪法早在十九世纪就有酝酿,1906年12月2日始正式见于文字。五权宪法的最核心的思想是政权、治权分立,政权归属国民大会,而治权乃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