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荣誉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院士联合体第一主席。
87周岁
出生日期: 1935年10月9日
欧阳自远(1935.10.9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航天科普营荣誉营长,国际院士联合体第一主席等。欧阳自远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毕业,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欧阳自远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天体化学、比较行星学、地外物体撞击地球诱发生态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等研究,其学术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与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2021年11月24日,获得“贵州杰出人才奖”。2021年,参加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
欧阳自远(1935(乙亥年).10.9 — ),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家协会荣誉会长。
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学研究生毕业。
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与空间化学委员会主任。
SCOPE、IGBP和ICL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常委与委员。
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四种科技期刊主编。
四种副主编与十种编委。
2014年11月,将为弘扬欧阳自远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一颗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6年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91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欧阳自远星”。
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主要业绩: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天体化学、比较行星学、地外物体撞击地球诱发生态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等研究。
“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吉林陨石综合研究”分别获国家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与一等奖、《天体化学》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发表论文一百八十五篇、专著四本,如《天体化学》(科学出版社,1989)等。
欧阳自远,1935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西吉安。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著名天体化学家、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家协会荣誉会长。2004年春节期间,国家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此时,欧阳自远已经仰望头顶的这轮圆月45年了。2007年10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历时13天19小时,行程209万千米,取得了海量的科学数据。欧阳自远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