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彩钢或者其它材料做围墙安装大门就形成了建筑场地。
平整场地:
是指室外设计地坪与自然地坪平均厚度在±0.3m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平均厚度在±0.3m以外执行土方相应定额项目。
计价:
工程量:按首层建筑面积计算。
清单计价:平整场地按建筑物首层建筑面积计算。
定额计价:平整场地按建筑物首层面积(地下室单层建筑面积大于首层建筑面积时,按地下室最大单层建筑面积)乘以系数1.4以平方米计算。构筑物按基础底面积乘以系数2以平方米计算。
清单计价--《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定额计价每个省的计算方式都有出入。
单体建筑在场地中布局:要有停车场,疏散通道,群房,外部空间场地等。
建筑场地设计中考虑的因素
1、使用者的使用时间 使用者不同时间的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场地设计,时间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意义,而相对应的是不同的时间段里不同的人群也会有其对场所的不同需求。比如一般用于晚上活动的酒吧或者派对的场地设计,就应该更多的去考虑晚上人们对场地的需要以及场地设计的效果,把设计的重点放在灯光、夜景的处理上。同时考虑到晚上与白天人群对空间上的使用情况不同,如何让光线照度,灯具密度,道路布置,场地铺装以及整体搭配更加符合晚上人群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特殊功能的场地空间,需要对这类使用人群的行为方式、日常习惯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查,形式包括:访谈,问卷,观察,行为痕迹分析等不同类型的调查方式。在切实了解其对场地功能的使用状况下,再有针对性的对场地布局,色彩搭配,形态构成以及细部构件进行设计。 以敬老院场地为例,由于其特殊人群的年龄阶段和身体结构,则应该在多方面加以注意,创造出合适这类群体的场地。 2.1 功能布局上,应以短简方便的联系空间为主,尽量避免过多的迂回。 2.2 色彩处理上,选择淡雅明快的色彩基调--满足老年人对于“恬适情趣”的向往。 2.3 形态构成上,需要平稳,安定,常见的形态特征,尽量避免过于繁杂、夸张,具有明显张力的空间形态。 2.4 细部设计上,这是对老年人使用空间最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由于其身体机能的减弱,在座椅材质、形状,地面铺装图案,扶手栏杆的舒适度以及台阶楼梯的高宽比,防滑条的处理上都需要在对老年人进行大量观察和调查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3、使用者的使用情绪 上面一条满足了使用者物质功能的需要,而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使用者心理上的安慰。情绪是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直接反应;反过来,外界环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情绪变化。情绪虽然是一种很主观也很难捉摸的设计条件,但在基于大量统计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用一些数据反映出人们情绪对于不同场地空间的几种基本认识。特别是当场地在为某种特定使用人群服务的情况下,这类数据变得更加清晰和有说服力。 以医院场地设计为例,我们知道医院的使用主体是病人(除此之外还有家属、医务人员、服务人员),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其情绪一般是比较消沉的。因此,在场地设计上,则应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灰色空间以及空间死角。空间处理上宜视线通透,采光良好,构筑物应积极高尚且色调明快。对原有地形进行规整以达到合适的坡度起伏加强其空间感,避免出现较多的阴影区域。植被方面以常绿树种为主(落叶树木易引起患者衰落的情绪)。多种色彩的灌木进行搭配种植,营造出积极富有变化的植被景观。
4、使用者的使用密度 这一点不仅是旨在考虑个体对场地环境的使用和感受,而且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在某一空间中的使用把人与物、人与人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当人与人在使用空间相互影响时该如何在前期对空间进行设计。所以,这便要求设计者事先了解场地使用人群的数量在时间轴上的分布曲线。找出最大使用密度,最小使用密度以及其间的动态相互关系,以此为根据对场地进行合理布置。 比如,对汽车站场地空间进行设计就应该了解此车站在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程度,预计使用人群数量,年龄结构分布并在不同时间段来进行
一般要看具体的情形,如果场地外有管道可以外排的话,可以在场地周边做排水沟,将积水引向场外排水管网,如果场地外没有排水管网的话,可以在场地里面设排水沟和积水坑,将积水通过排水沟汇集在积水坑里面,做二次利用,如混凝土浇筑用水,保养用水,和用来降尘等等,如积水太多的话,二次利用不完的话,也可以通过积水坑汇集以后,用水泵输送到场地以外较远的排水系统里面。
施工现场临时消防车道与在建工程、临时用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宜大于40m;
施工现场周边 道路满足消防车通行及灭火救援要求时,施工现场内可不设置临时消防车道。临时消防车道路基、路面及其下部设施应能承受消防车通行压力及工作荷载
(1)宜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如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的中硬场地土等地段; (2)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如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三丘、非岩质的陡坡、采空区、河岸和边坡边缘,场地土在平面分布上的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如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地段。
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 (3)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建筑。对建筑抗震危险地段,一般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段以及基本烈度8度和8度以上的发震断裂带上,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地段。
城市道路条件分析
周边城市道路资料场地设计的重要条件,城市道路的等级决定场地各边建筑退红线要求、小区禁止开口范围;城市道路标高往往决定场地的竖向布置、排水方向;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决定小区管网接口的进线位置、场地内设备配套的位置;道路坡度决定沿街商铺的高差处理方法。
城市道路已建设完成的,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照其标高、宽度、公交站等现有条件。
城市道路还未建设的,应请建设单位提供准确的设计资料。如确实无法提供的,可以在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现状标高进行合理假定,但必须和建设单位协定,由建设单位出具书面认可意见。
市政管线工程一般与城市道路设计同期进行,齐全的城市道路资料包含市政管网的资料。市政管网资料,特别是雨污水资料是决定场地竖向布置的重要条件之一。
含有市政管网条件的城市道路资料
竖向设计概述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对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的要求。
1.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
选择场地竖向布置形式,进行场地地面的竖向设计
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构筑物关键部位(如地下室顶板)的标高,广场及活动场地标高,场地内道路 标高和坡度。
组织地面排水,保证排水畅通
安排场地土方工程,计算土石方量
进行有关工程构筑物(挡土墙、护坡)与防排洪构筑物的具体设计
2.竖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满足建(构)筑物功能布置,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基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
满足道路交通、广场的技术要求
解决地面排水,防洪、排涝的要求
避免不良地质的不利影响,采取防治措施
根据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用地自然坡度小于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
3.竖向布置的一般步骤(不进行场地平整时)
确定道路及室外设施的竖向高程
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
确定场地排雨水
复杂项目需通过土方计算来验证竖向是否合理
平坡式场地
台阶式场地
道路宽度及坡度
1.道路宽度设计:
一般小区路路面宽6-9米;组团路3-5米。宅间小路宽度不宜小于2.5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6m ;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2.5m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基地道路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米,双车道不应小于7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
一般场地内人行道最小宽度宜为1.5米,并可按0.5米的倍数递增。
综上规范规定,道路单双车道一般宽度宜分别为7米和4米。同时4米宽度也是消防车要求的最小通道宽度。住宅小区内以小型车为主,车行速度低,可用6米双车道。某些别墅项目由于行车数量较少,也有采用5.5米宽双车道的做法。
2.道路坡度设计: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文,一般项目道路纵坡最小0.2%,最大8%,道路坡度为8%时连续坡长不应超过200米。
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城市道路纵坡不大于6%,多雪严寒地区不大于5%。道路坡度为5%时连续坡长不应超过600米。
个别项目由于场地困难,可在当地审批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个别路段坡度可不大于11%,坡长不超过80米。《民用设计通则》。
道路坡度大于6%时,都有最大坡长的要求,需要设置小坡度的缓和路段,所以在考虑较长的道路高差时,不能全程都按8%的坡度来计算。
道路横坡设置
1.道路横坡的设置:
小区道路一般宽度较小、行车速度较低,道路横坡应为1-2%。可采用抛物线和单折线形路。
路面宽度小于4米道路宜为单坡,4米以上道路宜为双坡。
人行道宜采用单面坡,横坡1-2%。
典型小区道路横坡形式。直线段和半径较大的弧线段不设超高,急转弯且坡度较大的路段宜设置超高。单车道道路横坡宜为单坡路面
。
精细化的竖向设计应设计和标注道路横坡,道路横坡形式不同,雨水口的布置方式也不相同。
道路视距
道路视距: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停车视距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的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两倍。小区双向行驶车道应考虑会车视距。
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
道路弯道处和交叉口附近布置建筑物需注意避让视距三角区域。车库出入口边线内2米处作视点的120度范围内至边线外7.5米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就是对视距安全的考虑。
规划布局和场地设计的结合(以某住宅项目为例)
1.周边城市道路分析:
地块东西宽约210米,南北长约280米。东侧为海七路(20米),南侧和西侧均为12米的规划道路,北侧为20米规划道路(东八路)。
由于场地地形很复杂,所以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现状地形差别较大,填挖方高度较大。
2.地形高程分析:
场地整体地势为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的丘陵坡地地形,海拔标高介于2047~2140米之间,最大高差为93米。
场地高差变化并不均匀,局部有起伏变化较大的丘陵和洼地。
3.地形坡度分析:
场地建设用地内现状地形的坡度大多处于3%~10%和10%~25%的两个坡段之间,局部有少量坡度较大的用地。其10%~25%的坡地约占场地总面积的一半。整体来看绝大部分用地坡度均小于25%,结合规划指标上较低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指标要求来看,本项目的场地设计上应当遵照地形特点做出对应的规划布局,场地成本才可以合理控制。
4.地形坡向分析:
场地存在较大面积的北坡用地且地形坡度很大,所以会对该范围的日照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在场地设计上合理规划布局尽量减少不利因素影响。
5.现状地形剖面:
剖面图可以看出场地在保持东高西低的走势的同时存在起伏变化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场地整体坡度较为缓和,但因为高低起伏的地形,所以形成了多处洼地。
本场地的特点主要是:坡陡沟深,和城市道路规划标高相差很大,必须要做较大的地形改造,场地建设成本较大。最难处理的问题是场内的山谷地带的利用。
6.原有城市控规分析:
本项目的上位规划并没有对地形做深入分析和研究,建筑布局未采用划分台阶布置建筑物的方式,对最难利用的谷地没有很好的避让,所以造成了很大的挖填土方工程量,局部填挖方高度达到40米以上,成本巨大。
7.原有城市控规模型
原方案未能体现山地建筑特点,挖填方量较大。大范围的用地位于高填方区域,对建筑基础成本影响巨大。与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衔接不顺畅,与西侧市政道路没有交通联系。基本是把复杂山地当成平地来布置总图,不具有实施性,必须进行调整。
方案一
方案一:根据地形特点采用高低分区方式,不同分区内道路自成体系,人行系统通过景观步道相连,大台地解决场地高差,和地形有良好的结合。综合来看填挖方工程量有较好的控制。
高低分区的竖向设计方法常应用于场地两侧城市道路高差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场内小区道路的建设成本。
方案一总图模型
通过模型可以看到,场地建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两个分区上,分区之间的高差约22米。高低分区分别与对应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分区之间车行系统自成体系,人行通过景观步道连接。
土方工程成本比较
通过下表的两个土方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原规划方案未深入考虑地形特点,采用简单的回填处理,局部填方高度达到40米以上,显然不太可能实现。方案一采用了高低分区的竖向布置方式,虽然小区内车行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但是两个分区可以与对应的城市道路良好衔接,场地以挖方为主,减少了填方,利于成本的节约。
通过以上的方案研究,场地现状最大问题就是用地横跨山谷两侧,场内高差达到93米,土方工程量大、结构基础处理方式复杂所以工程建设成本巨大,且北坡地带建筑布置很难满足日照要求。
所以在首次方案汇报会上,我们提出了调整原控制性规划内容,用地置换重新划分住宅和小学用地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规划部门领导的认可。我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地块,调整方案重新上报。
地块用地范围调整:
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降低建设成本,对用地布局做适当调整,保证居住和小学用地原控规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小学用地调整到地块南部。调整后的用地规划可以保证居住和小学用地分别位于山谷的南北两侧,各个地块相对完整,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建设成本的降低,同时居住和小学以山谷自然分隔,建筑间距可以加大,减少干扰。
由于规划条件极不合理导致有些项目建设成本极大增加,可以考虑从调整限制条件上着手,但要考虑设计周期以及政府部门采纳的可能性。
方案二
用地调整之后的方案二 :
由于东西两侧城市道路高差较大,不宜采用道路连贯的方式组织交通,所以建筑物根据道路线形和地势高差情况,主要以南偏西的朝向布置,每两排建筑之间形成一个平台组团,平台之间形成自西向东跌落的台地,解决东西方向的高差。
调规之后,谷地不布置建筑物,减少结构基础处理成本,同时可在两个片区打造宽阔的山谷景观,形成良好的隔离和视觉效果。
交通及停车系统
本案东侧有一条现状城市道路,东、南、北三侧各有一条规划道路与之相邻,在东、西、北侧三条道路上各设有一个出入口,每个组团的道路各成体系。各分区内道路自成体系,人行系统通过景观步道相连,人车分流,机动车进入小区后停进地下车库。
方案三
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尝试增加南北朝向住宅的套数,根据与市政道路交通衔接的关系划分为三个平台组团,但是平台组团之间的高差比方案一更大。
同样在小区南侧与小学形成足够间距的谷地景观。
利用较低地势的填方区布置集中车库,小区内完全人车分流。
交通及停车系统
本方案东侧有一条现状城市道路,东、南、北三侧各有一条规划道路与之相邻,在东、西侧两条道路上共设有三个出入口,三个大平台上的道路各成体系。各分区内道路自成体系,人行系统通过景观步道相连,人车分流,机动车可不进入小区,从城市道路直接停进地下车库。
场地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1.土石方量:复杂场地要成为适宜建设的用地势必需要更多的地形改造和填挖方处理。
2.边坡挡墙:对地形的改造也必然会产生边坡加固和支护的要求。
3.基础工程:因为填方、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基础形势复杂,处理成本增加。
4.防排洪:山地项目必须考虑用地的安全,增加了防排洪的成本。
5.道路工程:为解决场地高差的上下交通联系以及地块之间的交通联系需要更长的车行道路。为修建道路又产生边坡支护的工程量。
前期场地成本分析(以攀枝花某项目为例)
场地分析:三面环山,中间为现状湖体。南北向高差约70多米,整个场地呈现南高北低山谷形势。
竖向设计思路:保证排水畅通,土方尽量平衡,减少边坡支护工程。
如何降低成本?
1.减少土方:尽量利用现状地势,错落有致的布置建筑物,减少现状地形的改造。
2.减少边坡:建筑尽量布置在较平坦区域,地形较为陡峭部分留做山地绿化,减少护坡成本。
3.合理布置车库:利用场地高差,部分车库抬至从路边可平进,减少地库建设成本。
以成本控制为导向优化总图布局:
建筑布置更紧凑,有利于地下车库的布置;靠近山体的建筑数量减少,空出特别复杂不适宜布置建筑的场地,减少边坡工程量。
道路规划标高不合理,又需要调整规划。
如果按照规划标高实施,则存在场地无排水出口,土石方量的外运量很大的问题,势必造成建设成本的大幅增加。所以,首先应从源头上来创造合理的条件。
调整后的规划标高可以保证整个场地有良好的排水坡度。为了减少挖方,局部道路标高适当抬高,方便半地下车库的布置,也减少了边坡支护的高度。这也是山地项目成本控制中关键的一步。
1.成本测算—边坡支护工程
边坡支护工程:本项目在建筑布局上尽量避开不利地形,能留足自然放坡的部位尽量留出放坡场地。所以边坡工程量相对之前方案已经减少很多,但是还有部分高挡墙存在。高挡土墙主要集中在场地南侧和东侧,北侧也有一部分挡土墙。
挡土墙工程量:由于挡土墙高度较大,最大支护高度达到40米,所以建议采用锚固框格梁挡墙。经估算,总的造价约为1128万元。
2.成本测算—土石方工程量
土方工程量:山地项目一般都是挖方量较大,余土较多。挖方1771869.12立方米,填方642759.06立方米,余土1129110.06立方米。由于现场已经填土约30万方,而且本次计算未考虑城市道路的挖方量以及本次未设计地块(如幼儿园等)的挖方量,所以,最终场地余土量可能在150万方左右。
土方成本估算:由于中心公园可作接纳场地余土,所以本项目的土方调配运距均可控制在1公里以内。按照场内土方开挖场内回填的方式,所以只需估算挖方的工程量。场内土方成本大约2658万元。
利用中心公园解决余土:
中心公园地势很低,经测算可以接纳余土150万方。湖底再造的费用也远小于土方外运费用。
3.成本测算—填方区增加基础成本
填方区工程量:由于场地部分区域高差变化较大,有些小地块内高差变花达到二三十米,即使在竖向上综合考虑和布置地下车库后仍然还有一些填方区域。经过统计,建设范围中建筑基础处理(不含中心公园、道路、等非基础处理范围)总填方区域面积为74676.69㎡,总的填方量为449931.37m³,平均填土深度为6.02米。
填方区基础增加成本估算:填方区内建构筑物基础需要加长,所以成本相比挖方区要相应增加,按照每方填土增加基础成本120元初步估算,本项成本约为5399万元。
通过一些案例的总结,填方区基础处理的成本远大于相同土方量的挖方加外运成本。所以,在处理土方时宁愿多挖少填。
4.成本测算—防排洪工程
场地防洪工程:
用地周边设置截洪渠,汇流后通过暗涵或者管道接入湖体或者市政防洪体系。特大降雨期间,湖水可通过溢流管道接入防排洪体系。
初步测算本项目排洪渠加管涵的总成本约209万元。
5.成本测算—一期商业地块挡土墙
场地一期商业地块东西两侧城市道路平均高差约20米,西侧机场路已建成,且建筑贴近挡土墙,建议采用排桩式挡土墙。该项成本预估约960万元。
场地建设成本合计
本项目总的地上计容积率面积为764311平米,按照上述成本分摊每平米成本为139元。如果不计算填方区基础成本,分摊成本为69元。
成本测算结果说明,本项目的总图规划布局及场地设计充分体现了成本控制的思维,得出了合理的方案设计。
6.拿地策划项目的成本分析及控制
1.拿地策划:一些策划项目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用地范围,可以根据用地的开发难度和要求选择其中部分用地作为建设用地,其它区域或作为保留山体,或作为城市公园。
2.规划布局:建设用地应尽量紧凑,集中开发,减少土方、道路、管网成本。尽量沿城市道路边界开发,可以取得较长的沿街界面,方便交通组织。
3.竖向设计:基于规划布局的原则,减少地形改造,合理布置地下车库和组织消防道路。在边坡支护工程和土方量之间做好权衡。
4.成本测算:根据合理的总图布局及场地设计,对场地建设成本做出测算,协助开发商的进一步决策。
前期策划项目成本控制分析(以恒大广元温泉小镇项目为例)
模型显示,项目场地内地形复杂,高差较大,陡坡较多。在规划设计中依据城市道路标高及原有地形标高设计台地,尽量减少挖方量,整合出适宜建设的用地。并结合规划布局及地下室位置考虑各台地标高。两侧山体不宜开发,作为保留景观用地。
高层建筑尽量沿城市道路附近较为缓和的地段展开,除北部开发量较为及中外,其它地块进深都较小,以减少土方开挖和挡墙数量。沿湖片区虽然景观较好,但是视线被东西两侧山体遮挡,视线较差,且沿湖地块高差较大、开阔地很少,不宜大面积开发。仅布置少量建筑。
1.土方计算:本项目在总图布局和竖向设计上尽量从减少成本的方向来考虑,但是由于场地地形复杂,仍然产生了巨大的土方量。计算下来挖方量为:5820142.93m³,填方量为399871.28m³,多余外运土石方量为5420271.65m³。单位面积的挖方高度15米以上。
2.土方成本估算:仅有小部分土方量属于场内调配,成本为399871.28X15=600万元。大量外运余土成本为5420271.65X30=16260万元
3.边坡支护工程:本项目挡土墙支护高度很大,平均支护高度约30米,所以需要采用岩石锚杆加框格梁的处理方式。支护的范围也较大,挡土墙长度多达3200米。
建议采用锚固框格梁挡墙。估算总的造价约为8920万元。
4.防排洪工程:本项目防洪渠总长度约2269米,平均截面0.9X1.0米,建议采用毛石砌筑总造价约为144万元。
5.成本说明:本项目总的地上计容积率面积为856362平米,按照上述成本分摊每平米成本为341元。
由于本项目场地更为复杂,虽然在总图规划布局和场地设计上尽量做好成本控制,但测算下来场地建设成本仍然较高,有可能超出开发商的预算。
场地成本测算的说明
1.复杂场地往往会有难以预料的场地建设成本,可能会使项目总成本增加20~30%,即使总图和竖向规划上尽量使用各种方式来减低土石方和挡土墙数量,仍然也要比平地项目增加更多的成本投入。复杂项目的场地建设成本已经成为影响开发商决策得关键因素之一。有些项目因成本超出了开放商的预算而放弃拿地。如果前期分析不到位,有可能要走很多弯路。
2. 场地建设成本的主要部分是土石方、边坡支护和基础处理工程。这些都和总图布局及竖向设计直接关联,而这部分内容又是方案前期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所以对成本的控制必须从设计前端开始。
3. 建筑工程成本一般比较容易测算,但是复杂场地的建设成本往往难以预料。作为设计单位,我们努力作出“适用、经济、美观”的方案,同时也注重成本分析的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数据,论证方案的实施性,可以增加建设单位的开发信心。即使是因为测算成本超出开发商的预判,从而放弃项目开发,中止设计工作,也要比反复折腾,又最终终止设计要好。
不可以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经营租赁是为了满足经营使用上的临时或季节性需而发生的资产租赁。经营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形式,它是指出租人不仅要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使用权,还要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保养、保险、维修和其他专门性技术服务的一种租赁形式。(只有使用权,期限不满一年)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融资租赁是一种长期租赁形式。(有可能有所有权,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处于控制地位)
首先判断函数在这个点x0是否有定义,即f(x0)是否存在;
其次判断f(x0)是否连续,即f(x0-),f(x0+),f(x0)三者是否相等;
再次判断函数在x0的左右导数是否存在且相等,即f‘(x0-)=f'(x0+),只有以上都满足了,则函数在x0处才可导。函数可导的条件: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即函数在其上都有定义,那么该函数是不是在定义域上处处可导呢?答案是否定的。函数在定义域中一点可导需要一定的条件:函数在该点的左右两侧导数都存在且相等。
这实际上是按照极限存在的一个充要条件(极限存在,它的左右极限存在且相等)推导而来。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可导,即设y=f(x)是一个单变量函数,如果y在x=x0处存在导数y′=f′(x),则称y在x=x[0]处可导。
如果一个函数在x0处可导,那么它一定在x0处是连续函数。函数可导定义:
(1)设f(x)在x0及其附近有定义,则当a趋向于0时,若[f(x0+a)-f(x0)]/a的极限存在,则称f(x)在x0处可导。
(2)若对于区间(a,b)上任意一点(m,f(m))均可导,则称f(x)在(a,b)上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