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构造变化而引起的巨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海啸出现垂直断层,深度小于20-50公里,震级大于6。5级条件发生;海水压缩性小,受到地震作用,水体以同等规模的形式传递能量。
海啸波进入大陆架浅海,深度变浅,能量更为集中,波高增大,出现10-20米波高的海啸。滨海区域,海啸波使海水发生陡涨,像水墙,伴着巨响,瞬时侵入,又迅速退去;先退后涨,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印尼海底地震是太平洋、印度块和欧亚大陆板块互相碰撞的造成的海啸波,影响到印度洋沿海,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并非所有的地震引发海啸,引发海啸的必须是垂直运动的海底地震,震级大于6级。 5级以上,深度小于20--50公里。据统计,海洋发生的地震能造成海啸的只占4%左右。
海上飓风、台风等气候也能引发海啸,为风暴海啸,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汕头市牛田洋海域受台风侵袭,正逢大潮,引发风暴海啸,浪高10米,造成万人死亡的结局。 有地理因素:广东省沿海地区有漏斗形的地形,牛田洋与珠江口就是这种地形,易加速大气和洋流漩涡,导致风暴海啸。
滨海沿岸的山崩、曾引发海啸,1702年,有明海域山崩引发海啸,波高达50米左右,造成15000人左右死亡的结局。
1964的安克雷奇市南部沿海地带的悬崖滑入太平洋引发海啸,浪高70米。
水下核爆炸引发海啸,在瞬间释放能量,使海水剧烈振荡产生海啸。规模与核爆炸释放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海啸也越大。
美国在各个海洋中都有核导弹的核潜艇。核武器是引发海啸的隐患。核爆炸引起的海啸是局部的,影响范围有限。
地震和火山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原因不同,一般情况下地震不会引发火山。
地震是地球表层或表层下的振动所造成的地面震动,火山则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在地壳中积聚压力,并在一定条件下喷发而形成的。虽然地震和火山都与地球内部的活动有关,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原因不同,因此地震不会直接引发火山。
然而,地震和火山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地震可能会使地球内部的构造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岩浆的积聚和喷发。同时,火山的喷发也可能会引发地震,因为火山喷发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岩浆,这些物质的排放可能会对周围的地壳产生压力,从而引发地震。
总的来说,地震和火山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原因不同,一般情况下地震不会引发火山,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断层是地下岩层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位错的现象。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断层一般在中上地壳最为明显,有的直接出露地表,有的则隐伏在地下;它们的规模也各不相同。
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根据断层面两盘运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滑)、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冲)、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错动)三种类型。
与地震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在现代构造环境下曾有活动的那些断层,即活断层。
经常干旱会引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干旱,迫于生计,人类只能够依靠抽取地下水来维持生计,地下水抽多了,会造成地下溶洞结构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地壳引发地震。这也是科学家长期研究得到的共识。
答案,冲积扇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
冲积扇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特大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的流出,使松散堆积物水分饱和,达到流速状态,泥石流爆发时,像一条褐色的巨龙奔腾咆哮,其前锋高达数米,转瞬间淹没农田,森林,堵塞河道,冲毁交通线和灌溉设施,毁坏建筑物危害极大。
不是地震。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信号指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高。地质灾害橙色预警信号在地质灾害预警信号中是第二级别。
预防地质灾害措施:1.市民、车辆避免靠近边坡、挡土墙和沟谷地带,如发现边坡出现异常,应当立即远离并报警;
2.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加强地质灾害各项防御工作。
(一)原生灾害
由地震造成岩层的错位、变形、断裂或地面的震荡所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1.地面被破坏。如地面出现裂缝(也称地裂)、岩层滑坡、泥石流、地层塌陷等现象。
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出现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裂、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现象。
3.引起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近海8.7级地震引发海啸,直接影响印度洋周边及非洲11个国家,摧毁了沿岸建筑物,吞噬了约30万无辜的生灵,形成旷世灾难!
4.地光烧伤现象。这种现象比较少见,但对灾区人民的心理、精神上的消极影响颇深。
5.造成人员伤亡。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建筑物损毁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几乎在每次大的地震中,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二)次生灾害
这种灾害是在地震直接灾害的影响下震时或震后所出现的灾害,常见的有地震火灾、地震水灾、有害气体的泄漏、瘟疫以及各种流行病的蔓延。
(三)诱发灾害
所谓地震诱发灾害是指地震后城市生命线中断,造成城市功能的暂时瘫痪、工业设施的破坏及给人们心灵和精神上带来的创伤。这种灾害是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综合作用于社会和社会成员的结果。其特点是灾害持续的时间长、影响深远、恢复困难
不会
石油开采一般不会引起地震,石油本身就是在地下空间聚集起来的有机化石燃料,虽然采出来了油,但会将采出的水处理后注入地下,地下不会变成完全的空洞状态。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农民修建引发地质灾害由当地政府部门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