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上沉积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盆地中央地层平缓,具稳定地块特征,盆地南部是天山山前坳陷(或称天山北缘前陆盆地),南部为北天山,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东西长700千米,南北宽370千米,面积13万平方千米。
准噶尔盆地中有丰富矿藏,南缘有煤田,西部有独山子和克拉玛依油田,两地都设有炼油厂,有输油管通往乌鲁木齐市。准噶尔盆地总面积十三万平方公里,蕴藏约二点五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为百分之三左右,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准噶尔盆地天山北麓平原为新建的重要农业区,种植小麦、玉蜀黍、水稻、棉花、甜菜等。盆地内夏季气温高,棉花种植地区已达北纬44°,为世界上棉花种植的最北限。盆地中有丰富矿藏,南缘有煤田,西部有独山子和克拉玛依油田,两地都设有炼油厂,有输油管通往乌鲁木齐市。
盆地西缘有阿拉山口、老风口、布尔津等风口,风力强劲,对交通及其他经济活动有一定影响。
准格尔盆地的植被主要是荒漠植被
地势东高西低,海拔500〜1000米,中部是草原和沙漠,因多风蚀地形, 沙漠面积较小,边缘是山麓和绿洲。准噶尔盆地西部的山脉与阿尔泰山平行, 大西洋暖湿气流可从山谷进入盆地,因而降水量比塔里木盆地稍多,盆地里 的沙漠植被较好。
准噶尔盆地(英文Junggar Basin;“噶”为gá),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
名称来源:清朝前期是漠西蒙古两大汗国之一的准噶尔汗国的腹地,乾隆皇帝时期最终平定准噶尔,因斗争、战火、逃迁导致“数千里间无瓦剌一毡帐”,还有很大部分被编入了蒙古八旗里的其它部落,后来此广大区域虽然罕见准噶尔人了,但名称还在。后来诸族来屯田。
盆地北部主要土壤是棕钙土,局部地区还有栗钙土、龟裂土、沼泽土、草甸土和盐土。盆地南部的北带以荒漠灰钙土为主,南带以棕钙土为主,冲积扇缘有草甸沼泽土和草甸盐土,扇缘以下为盐碱化的荒漠灰钙土。由于水源限制,要使全部土地都有灌溉,尚有困难。[1]
准噶尔盆地(汉语拼音:zhǔngáěrpéndì,英文JunggarBasin),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
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 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
准噶尔盆地雅丹地貌广布,主要表现为风蚀蘑菇,准噶尔盆地内拥有世界上最奇特的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该沙漠主要以雅丹地貌为主。准噶尔盆地(英文Junggar Basin;“噶”为gá),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
准噶尔盆地(汉语拼音:zhǔn gá ěr pén dì,英文Junggar Basin),应该读作‘‘zhǔn gá ěr pén dì’’ 很多人误认为应该念gě 其实是错误的 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