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的野外识别:褶皱形成后一般遭风化侵蚀作用,背斜核部由于节理发育易于风化破坏,可能形成河谷低地,而向斜核部则可能形成山脊。在野外,大部分岩层因为剥蚀破坏而露头不好,不能直接观察。应该垂直于岩层走向进行观察,当岩层重复并出现对称分布时就可断定有褶皱构造。
断层的野外识别:主要看擦痕,就是断层面上具有一定方向的密集的微细刻槽的痕迹。顺着擦痕的方向摸,感觉光滑的方向就是另一盘的滑动方向。
好了就这么多了,这可是网上搜不到的哦
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矿产的关系:大向斜就是盆地,形成沉积矿床,虎睛形成于热液充填矿床; 与石油:背斜圈闭,过去发现的石油绝大多数与此有关;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旅游地质; 构造地质。
褶皱对工程地质有影响。首先,褶皱对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一定的困难,因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地基和平整的地面。其次,褶皱区域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很容易出现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对褶皱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情况,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其次,需要在设计建设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土体加固、表层防护等,提高基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防范和应对能力,避免因褶皱造成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暮云岭背斜
位于暮云岭一带、呈NE-
SW向延伸;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宽约500m,长约2750m,平面上成不规则的长椭圆形,长宽比约为5∶1,近线形背斜。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西北翼是NW315°∠60°-55°,东南翼是SE135°-∠40°-25°;可见西北翼较陡,东南翼较缓,轴面向南东倾,倾角约80°,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为开阔褶皱。枢纽向NE、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斜歪背斜,属褶皱位态分类中的倾优直立褶皱。背斜的北西和南东两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早侏罗之前。
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
1、岩性条件:岩性条件是雅丹形成发育的基础。因对雅丹的定义不一致,雅丹形成发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
2、环境条件:现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或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
3、动力条件:动力条件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现主要集中于外营力条件的研究,包括风力和水力等方面。
(1)褶皱核部岩层出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高低,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如果边坡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在40°以上、或者两者走向一致,且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抑或两者倾向相同,但岩层倾角更大,则对开挖边坡的稳定较为有利。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冀部。
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于稳定,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
向斜核部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构造运动中形成的褶皱和断裂称为地质构造
1、褶皱构造的特征是:褶皱构造应该有轴面,有两翼,有枢纽,两翼岩层的产状不一致,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是向斜还是背斜。
2、正断层的上盘相对下盘向下滑动,可以根据地层来判断,也可以根据下盘断层面上的断层擦痕和阶步来判断。
3、逆断层的判断方法与正断层相似,只是方向相反。
4、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类,不整合接触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不整合接触的地层之间都存在地层缺失,平行不整合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角度不整合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实习是地质学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工作来提升学生的工程地质实践能力。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的实习经历以及对这一行业的认识和理解。
我所参与的工程项目位于一个繁忙的城市中心区域,涉及到道路的拓宽和地下管线的施工。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工程地质方面的调查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被派往工程地质实习部门,负责协助工程地质师进行相关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主要工作:
通过这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通过这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地质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还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和成长,也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高孔隙比、饱水、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孔隙比常见值为1.0~2.0;液限一般为40%~60%,饱和度一般>90%,天然含水率多为50~70%。
未扰动时,处于软塑状态,一经扰动,结构破坏,处于流动状态。
2、透水性极弱:一般垂直方向地渗透系数较水平方向小些。
3、高压缩性:a1~2一般为0.7~1.5`Mpa^-1`,且随天然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
4、抗剪强度很低,且与加荷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