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而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进程,有的是逐渐完成的,有的则具有很强的突然性。据此,又可将地质灾害概分为渐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前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后者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工程灾害等。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较从容的时间,可有预见地进行,其成灾后果一般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突发性地质灾害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不光是经济损失,也常造成人员伤亡。故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
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或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监测人由受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村(居)“两委”干部担任。
1.大坝及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周边斜坡及边坡变形、滑坡,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导致建筑物变形、开裂、跨塌、倾倒、陷落等,并可能形成掩埋危害;
2.大坝及各类建筑物边坡危岩、浮石、挂渣形成的崩塌危害;
3.坝基、堰基渗漏及绕渗,导致地基岩土体渗透变形、破坏等;
4.施工区冲沟、支流出现洪水、泥石流等形成冲毁、淤埋灾害。
不能维修。已被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就不能对房屋进行维修了,应该整体搬迁到安全区域重建,因为已被定为了地质灾害隐患,投入在多的资金进行维修就是浪费。就应该由有关部主动协调,将房屋搬出不安全区域,房主也应主动配合。
地质灾害点是指发生和未发生的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像如塌方,泥石流,地陷,滑坡等,每一种地质灾害都有特定的发展诱因,比如降雨量过于巨大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而地下水的变化易够成地陷,地裂以及地面塌方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地质灾害隐患区,是指在强降雨或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区域或地段。地质移民,是指由于受到地质灾害影响,人民群众为了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的行为。地质灾害移民户是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区域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其具有特定性。和扶贫移民、生态移民等移民可根据移民条件自愿选择是否搬迁不同,地质灾害移民户没有移或不移的选择性,一旦确定移民,则整个受威胁区域内的居民均必须无条件进行搬迁。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而“患”字则体现了祸患,不好的状态,隐患可存在于许多事情中。
风险是相对某个有机体的,指某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如果发生能阻碍有机体的发展,甚至走向衰亡,风险是指事件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从认知学上讲,风险的损害发生与否,损害的程度取决于人类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性。在这个意义上说,风险指在一定条件下特定时期内,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进行测量,风险的期望值为风险发生的概率与损失的乘积。
综上所述,隐患是风险发生的因素之一。风险里包含多种发生的因素,隐患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全部因素。排除隐患可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但不能消除风险,风险不可能为零。
1.地质灾害预报和预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2.一般预报最常见的措施有发布气象预警,尤其是降雨气象信息,一旦降雨量大、时间较长就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而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观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来提醒群众转移;二是采取信息监测手段来判断并预防;三是采取工程治理来防治地质灾害发生。
3.所以地质灾害的预报与预防要根据隐患点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