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被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气象灾害的特点是: ①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如果细分;可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 ②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我国从1950-1988年的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6.9个。 ④持续时间长。“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1951一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⑤群发性突出。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1972年4月1522日,从辽宁到广东共有16个省、自治区的350多县、市先后出现冰雹,部分地区出现10级以上大风以及龙卷风等灾害天气。 ⑥连锁反应显著。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⑦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一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 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基本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海啸,按照课本(人教版)的定义,就是巨浪。地震、火山可以造成海啸,风暴也可以造成风暴海啸。所以海啸是不能简单归入气象或地质灾害的。从危害来说,不只危害海洋,对陆地也是一大威胁,也不能简单地说是海洋灾害。这也是为什么人教版教材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部分都没有叙述海啸的原因。
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主要由大气圈物质运动与变异形成的灾害。气象灾害也有许多种类,如干旱、雨涝、热带气旋、寒潮与冻害、雹灾等。
2、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海啸,按照课本(人教版)的定义,就是巨浪。地震、火山可以造成海啸,风暴也可以造成风暴海啸。所以海啸是不能简单归入气象或地质灾害的。从危害来说,不只危害海洋,对陆地也是一大威胁,也不能简单地说是海洋灾害。这也是为什么人教版教材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部分都没有叙述海啸的原因。
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是指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是地质灾害预警信号中的第一级。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分为五级,但预警信号为四级,即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黄色预警是指未来24小时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应及时通知监测人员和受威胁住户注意避险。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是指在一定地质环境和人为活动背景条件下,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某一地域、地段或地点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
它是真实世界遭受损失可能性的一种状态,而不是真实发生的一种状况。由于人类防御灾害能力和实施防灾措施的不同,这种可能性的状态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或部分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基于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和激发因素(降雨、地震、冰雪消融、人为活动)通过模型运算来开展工作,控制因素是基本条件,激发因素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段、不同地段常常表现出较大差异。
气象灾害 :极端天气 雪灾 飓风 暴雨等水文灾害: 洪水 河流溃坝 矿井突水等地质灾害: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分为四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四级,一般用蓝色表示,风险低,通常不发布信息;三级,较大,用黄色表示,风险较高,发布预报信息;二级,重大,用橙色表示,风险高,发布预警信息;一级,特别重大,用红色表示,风险很高,发布预警信息。
气象地质灾害风险是指某一特定江,河,山川受气象风雨雷产生不确定自然灾害,而风险较高是人们常用语,对各领域预判,如今年房价会降,小心购房。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气氛: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种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