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菱齿象牙齿化石,距今约3万年至5万年,极其稀有珍贵,对研究当地古生物学、地质学提供了重要佐证。
7月19日晚上,王先生拉着一卡车沙子来到顺义的一处工地。卸沙子时,他意外发现沙堆里埋着一块长条状的大石头。他用手拨开沙子仔细一看,石头上竟有一排巨齿。王先生小心翼翼地把这块“怪石”从沙堆里刨出来,仔细端详,越看越觉得这块“怪石”是某种古生物的化石。由于无法断定其历史价值,他第一时间联系了顺义区文物管理所。
得知消息后,顺义区文物管理所联合执法队立刻赶赴现场进行查看。经工作人员和古生物学专家齐东发初步鉴定,王先生发现的“怪石”的确是古生物化石,而且是十分珍贵的古菱齿象的牙齿化石,距今约有3万年至5万年的历史。经测量,整块化石长45厘米、宽21厘米、高23厘米,重9.2公斤。工作人员连夜将这具古菱齿象牙齿化石运至顺义区文物管理所妥善保管。
“像这样保存完整的古菱齿象牙齿化石弥足珍贵,它比骨骼化石要更稀有,对研究北京地区远古时代的气候、环境和地理地貌有重要价值。”顺义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说,可惜的是这具化石是从哪儿挖出来的,又是在哪儿和沙子掺到了一起,王先生都不是很清楚;但可以判断的是,它出土的位置距北京不会很远。有消息显示,在怀柔、房山、河北等地都曾发现过古菱齿象化石,在河北迁安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具1991年出土于迁安市杨家坡村较为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
地球的地质年代:冥古宙、太古宙(分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元古宙(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其中又分第三纪、第四纪,第三纪又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又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人类现在仍处于第四纪的全新世。
在众多的古物类中,有些门类在反映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被科学家们称作“标准化石”,它们被用作划分地层时间时往往起主导作用。例如三叶虫,它们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显,在古生代不同时期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属种代表,是著名的标准化石。
太古宙(40亿~25亿年前)
细菌和藻类出现,最早的生命现在大约3.8亿年前左右,代表化石:细菌化石。
元古宙(25亿~5.7亿年前)
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无脊椎动物出现,代表化石:蓝藻化石。
古生代
寒武纪(5.7~5.1亿年前)
大量多细胞生物快速出现,最繁荣的生物是节肢动物三叶虫,代表化石三叶石化石。
奥陶纪(5.1~4.38亿年前)
淡水无颌鱼出现,代表化石:无颌鱼化石。
志留纪(4.38亿~4.1亿年前)
有颌鱼类出现,代表化石:有颌鱼类化石。
泥盆纪(4.1~3.55亿年前)
脊椎动物飞跃发展,硬骨鱼出现。代表化石:硬骨鱼化石。
石炭纪(3.55~2.9亿年前)
蟑螂、蜻蜓类等陆上昆虫繁盛。代表化石:古昆虫化石。
二叠纪(2.9~2.5亿年前)
两栖动物繁荣,裸子植物出现。代表化石:两栖动物和裸子植物化石。
中生代
三叠纪(2.5亿~2.05亿年前)
最早的恐龙出现并繁荣,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并发展。代表化石:恐龙化石。
侏罗纪(2.05亿~1.35亿年前)
恐龙的鼎盛时期,鸟类出现。代表化石:恐龙和始祖鸟化石。
白垩纪(1.35~0.65亿年前)
恐龙完全灭绝,被子植物出现并兴盛:鸟类发展并开始分化。化表化石:恐龙和被子植物化石。
新生代
古今纪(65百万~2.4百万年前)
哺乳动物和鸟类进一步发展,早期的马、大象和熊类出现,猴子出现。最早的狼类出现,大型哺乳动物分布广泛,代表化石:哺乳动物化石。
新近纪(2.4百万年前~1.6百万年)
动植物都接近现代
第四纪(1.6百万年前~现代)
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人分布到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陆。代表化石:现代人遗骨。
相比之下,恐龙的更大。具体情况如下。
大象的体重一般是5吨左右。
而世界上最大的恐龙理论上是易碎双腔龙。但其化石非常残缺,所以大小是估算出来的,大概有200吨重。是大象的40倍。有稍微完整化石的是阿根廷龙和中国的巨型汝阳龙,估计体重有80到100吨,是大象的16倍到20倍。
树化石又称木化石、硅化木。它是由树木演化而成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
地质学家划分出宙、代、纪、世等单位以表达地质年代的时间。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表达和区分地质年代的地质单位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地质年表。
地质年表是按照年代,先后将地质历史进行编年的表。其内容包括各个地质年代单位、名称和同位素年龄值等,可以直观反成不同的单位,可以方便大家对地球和生命演化进行描述。但人们习惯以生物的情况对地球进行划分,将地球46亿年划分成两个大单元,其中看不到或者难以见到生物的时代称为隐生宙,而可以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为显生宙。
隐生宙开始于地球起源时,其结束时间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大概可以推至5.42亿年前。而5.42亿年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则被称为显生宙。
地质学家将宙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其中隐生宙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太古代一般指地球形成时期,为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左右,其时间有数以亿计的年数之差,因为目前研究人员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太古代之后是元古代,其结束的时间一般在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该时期大概在5.7亿年左右。
地质学家将前寒武纪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单元。古生代时期的许多动物没有脊椎,也就是无脊椎动物,人们常将这个时代称为恐龙时代;中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开始进化;新生代则是人类生活的时代,是地球最近的代,新生代也称为哺乳动物时代。
每个代又被划分为几个纪,例如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些名字大多为地质学家第一次发现其地质年代的岩石和化石的地名。比如寒武纪中的“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名称,“侏罗”指的是法国侏罗山脉。
化石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化百能源的一部分。比如热干岩就是化石能源。
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的早期。 古生代早期是海洋占优势的时代,生物大大发展,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海水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 三叶虫简介: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
矿物燃料一定是化石燃料吗?这是一个关于能源类型的常见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燃料是必不可少的资源。然而,我们对不同类型的燃料了解有限。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化石燃料和非化石燃料的区别,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源资源的分类。
化石燃料是指由动植物在数百万年的地质过程中,经过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燃料。这些燃料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它们在地下埋藏,并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燃料资源之一。
化石燃料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能够提供高热值的能量,使得机械设备和车辆能够正常运行。然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气候变化。
与化石燃料相对,非化石燃料是指来自可再生能源源头的能源资源。它们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这些能源可以通过自然过程或人为干预获取,且不会引起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
非化石燃料的使用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已成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趋势。
化石燃料和非化石燃料在能源来源、形成方式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化石燃料是来源于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是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而非化石燃料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自然过程或人为干预获取。
然而,化石燃料和非化石燃料也存在一些联系。例如,两者在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价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非化石燃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矿物燃料不一定就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和非化石燃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它们在能源来源、形成方式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和正确使用不同类型的燃料对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倡导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您对化石燃料与非化石燃料的区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创造可持续和环保的能源未来。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