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惕意思?

时间:2024-10-21 14:15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紧惕意思?

紧惕词语是错误的,正确的词语是警惕。

意思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造句1、战士们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2、我们绝不能放松对敌人的警惕。

3、要警惕有人挑拨同志之间的关系。

4、坐汽车或逛商店要提高警惕,当心扒手。

5、和不相识的人交往要提高警惕,防止受骗上当。

6、我们要时刻警惕稗官野史的人。

7、战士们警惕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二、昭昭惕惕意思?

昭昭:清楚明白。惕惕:忧惧。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意思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警示后人引以为戒。

出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等死难者而设的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由多则古典名句化用而成。

“昭昭前事”语本清叶绍本长诗《宋皇佑平蛮碑歌》:“昭昭前事若金鉴,读此岂异龙韬窥。请悬厅壁勿亵视,云中应睹神君旗。”“

惕惕后人”语本《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郑玄笺:“惕惕,犹忉忉也。

三、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

意思: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代应该注意,保持警觉。发誓要永远记住,为世界和平祈祷。 

出处:出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公祭鼎上刻的160字铭文。 示例: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四、惕惕后人是什么意思?

后人遇到此事要提高警惕和认识。

完整句子是“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意思是: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人应引以为戒,保持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公祭鼎上刻的160字铭文,由多则古典名句化用而成。“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人应引以为戒,保持警醒。发誓永远牢记,祈愿世界和平!

五、惕惕而动什么意思?

惕惕是一个词语,指惊恐不安心绪不宁的情状

六、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什么意思?

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人应引以为戒,保持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公祭鼎上刻的160字铭文,由多则古典名句化用而成。“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人应引以为戒,保持警醒。发誓永远牢记,祈愿世界和平!

七、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怎么解释的?

昭昭前事,以前的事清清楚楚;惕惕后人,后人要保持警惕之心,吸取历史教训。整体上意思:历史上发生的事清清楚楚,前事不忘,要引以为戒。

这两句话出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公祭鼎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表达了中国人民牢记历史捍卫和平的意愿。

八、惕的组词?

明确结论: "惕"的组词是"提醒"解释原因: "惕"是"提醒"的同义词,二者具有相同的意思内容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 "提醒" 这个词语, 它的作用是提前预判事情的发生并通过某种方式向我们发出警告, 让我们做好准备而 "惕" 这个词语则更加强调主观上的警觉和对某些事情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的关注

九、恒惕读音?

héng tì

“恒”,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héng,“恒”的基本含义为持久,如恒心;引申含义为经常的,普通的,如恒言。

在日常使用中,“恒”常做名词,表示规律;法则,如恒式。

惕,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tì。“惕”的基本含义为戒惧,小心谨慎,如警惕、惕惧;引申含义为疾速,如“一日惕,一日留”。

在日常使用中,“惕”也常做动词,表示忧伤,如惕然(忧虑的样子)。

十、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是什么意思?

完整句子是“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意思是: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人应引以为戒,保持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公祭鼎上刻的160字铭文,由多则古典名句化用而成。“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人应引以为戒,保持警醒。发誓永远牢记,祈愿世界和平!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