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质奥秘,地质公园科普活动为何意义重大?

时间:2024-09-18 02:00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探索地质奥秘,地质公园科普活动为何意义重大?

地质公园科普活动对于大众了解地球演变、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地质公园科普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地质科学知识,还可以推动地质旅游发展,增加大众对地质奥秘的探索欲望。

增强公众地质科学知识

地质公园科普活动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地质基础知识。例如,介绍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貌变化等内容,让大众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从而增强对地质科学的认识。

推动地质旅游发展

地质公园科普活动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地质遗迹、感受地质神奇之处。通过指导性解说、体验性活动等形式,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地质知识。这种科普推广不仅可以促进地质旅游的发展,还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繁荣。

增加对地质探索的欲望

地质公园科普活动可以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地质现象,激发人们对地质奥秘的好奇心。在活动中,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地质变迁、探索地壳奥秘,从而增加对地质探索的欲望,积极参与到地质科学研究与保护中来。

地质公园科普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地质科学素养,还能够推动地质旅游发展,激发大众对地质探索的热情。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普宣传,才能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并重视地球的壮丽与奥秘。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您更加了解地质公园科普活动的意义,促使更多人参与到这一有益的活动中来。

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

包括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的“脉动”尤为强劲、深蓝和海牛Ⅱ号钻机钻出231米的新纪录、遥望星空和海洋一号D卫星闪耀星河、挺进山川河流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里浪花飞溅、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等。

此外,我国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如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等。

三、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属于?

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属于国家安全保密范畴。

重大科技项目是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计划。

重大科技项目按照研究开发任务的性质,选择若干高技术领域作为发展重点,领域内设置专题和项目,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

专题以前沿技术研究为导向,以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

项目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形成战略产品原型或技术系统为目标。

四、浙江地质科技创业

浙江地质科技创业

在今天的中国,创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业更是备受关注。浙江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在地质科技创业领域也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与特点。

浙江的地质资源优势

浙江是一个地质资源丰富的省份,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为地质科技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以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推动地质科技产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在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注重科技创新,在地质科技创业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地质科技产业的发展。

地质科技创业的挑战与机遇

地质科技创业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浙江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地质资源和科技创新优势的省份,地质科技创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之路。

未来展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质科技创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浙江地质科技创业将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不断拓展领域,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浙江地质科技创业一定会迈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五、广州 医疗 科技重大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在医疗和科技领域均拥有着重要的发展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广州医疗科技重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吸引人们关注的焦点。

广州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

广州作为中国医疗技术重要的发展中心之一,拥有着众多一流的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广州的医护人员水平高超,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不断创新,为广州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广州,各大医院如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不仅拥有着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还在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专业的医疗团队和科研团队为广州医疗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广州科技重大突破

除了医疗技术领域,广州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成为广州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广州科技园区成为了各类创新企业的聚集地,各类科技活动络绎不绝。不仅如此,广州还积极引进国际优质科技资源,推动本地科技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医疗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在广州,医疗领域与科技领域的融合发展日益密切。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而科技的应用也让医疗更加精准、高效。

例如,在广州的一些顶尖医疗机构中,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与治疗,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虚拟现实技术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专业的培训与教育。

广州医疗科技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广州的医疗科技领域仍将迎来更多挑战和机遇。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疗科技的发展将更加迅速。

广州将继续深化医疗与科技的融合,推动医疗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六、医疗科技重大进步

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已经带来了医疗行业的重大进步。从最基础的医疗设备到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医疗科技的进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医疗设备的革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设备也在不断革新升级。比如,由传统的医用影像设备发展到数字化影像技术,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病灶,提高诊断准确率。此外,微创手术设备的引入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诊断技术的突破

诊断技术是医疗科技领域的重要部分,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医疗诊断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通过分析海量的医疗数据,医生可以更快速地诊断疾病,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这种技术的进步使得早期发现疾病变得更加容易,大大提升了治疗的成功率。

治疗方法的创新

医疗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比如,基因治疗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成为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新选择。通过修改患者的基因,帮助身体产生对抗疾病的物质,实现个性化治疗。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正在为很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

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未来的医疗发展充满期待。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生物打印等领域的技术将会给医疗带来更大的创新和突破。我们相信,通过医疗科技的持续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多的疾病将会被有效治愈,人类的健康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七、近年我国重大科技成就?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12月15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稳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许达哲说:“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都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这标志着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将就此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2、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既是理论物理领域的突破,又具有极高的商用价值。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

”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

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现代芯片处理器消耗约100瓦的功率,其中有约80%浪费在晶体管材料的能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解决电子设备的问题发热,让元器件集成密度大大提高,“上千亿次的计算机能够集成浓缩成一部Pad掌上电脑,或者迷你Pad,走进寻常百姓家,这完全有可能。”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示意图:拓扑非平庸的能带结构产生具有手征性的边缘态,从而导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3、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诱导多能干细胞,逆转生命时钟

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领导的团队2013年成功使用4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将小鼠的皮肤细胞诱导成全能干细胞并克隆出后代。与克隆羊“多莉”的技术相比,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是更简便和彻底的克隆方式。

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分化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脱分化),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并将其重新定向分化成为有功能的细胞或器官,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大疾病。通过借助卵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传统克隆)或者使用特定物质诱导(iPS)的方法,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被进行“重编程”获得“多潜能性”。日本人山中伸弥曾以病毒诱导法获得iPS细胞,获得2012年诺奖。而邓宏魁团队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替代病毒,大大提高了技术安全性,具有革命性意义。

4、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清华大学张林琦、香港大学陈志伟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的研究团队三方合作,于2013年完成了艾滋病感染黏膜疫苗在恒河猴体内的临床前试验研究,看清了预防艾滋病的“攀登珠峰之路”。

该团队发现这种黏膜疫苗可以大大提高针对艾滋病病毒的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传播。

艾滋病被发现的30多年以来,已导致2500万人死亡,至今全球仍有3300万感染者人体内的各类粘膜是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该疫苗如能最终进入临床试验并证实有效,将对阻断和减缓艾滋病毒通过粘膜途径感染(性接触)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张林琦形容说,过去的艾滋病载体疫苗、D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等都只能打中艾滋病毒的“手脚”,粘膜疫苗则有望最终打中“心脏”。

5、中科大测出量子纠缠速度下限(光速的10000倍)

相距遥远的两个量子会呈现关联性,影响其中一个粒子时,另一个也会发生反应,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超距作用”的量子纠缠。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光速是物质传播的最大速度,而中科大70后青年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的团队测出,量子纠缠的速度下限比光速高四个数量级(可理解为30亿公里每秒)。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自由空间量子物理实验领域继续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基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进行大尺度量子理论基础检验、探索如何融合量子理论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是国际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他12年前回国组建实验室,为中国在该领域迅速走到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培养了一批科技英才。潘建伟院士与他所在的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导专项协同创新团队,2013年还实现了单个量子高维度存储、星地量子通信地面验证等,继续向着建立实用的全球性量子通信网络稳步迈进,帮助中国在“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这个未来战略性领域继续领跑全球。

量子纠缠现象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超距作用”,是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

6、成功研发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卫教授团队研发出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这是我国微电子器件领域首次领跑世界。半浮栅晶体管(SFGT)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电子基础器件,它的成功研制将有助于我国掌握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从而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逐渐获得更多话语权。2013年8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Science)刊发了张卫团队关于半浮栅晶体管(SFGT,Semi-Floating-Gate Transistor)的科研论文。

新型晶体管可在三大领域应用 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器件半浮栅晶体管(SFGT)可应用于不同的集成电路、还可以应用于DRAM领域以及主动式图像传感器芯(APS)。

7、世界首个存储单光子量子存储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前进了一大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史保森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携带轨道角动量、具有空间结构的单光子脉冲在冷原子系综中的存储与释放,证明了建立高维量子存储单元的可行性,迈出了基于高维量子中继器实现远距离大信息量量子信息传输的关键一步。

这是量子计算机的基础。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8、成功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

2013年3月,中国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随即展开了一场病毒阻击战。截至2013年5月31日应急响应终止,中国内地共报告131例确诊病例,其中康复78人,在院治疗14人,死亡39人。

中国科技部4月初启动了科技应急防控研究项目,重点推进临床诊断试剂开发、疫苗研制等工作。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及其团队迅速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分别在5月和7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解析禽流感病毒重配机制和传播可能性。

10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功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例流感病毒疫苗株,改变了我国一直以来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

9、世界最长碳纳米管

纳米层面的碳材料制造技术是当前材料科学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碳纳米管是迄今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其单位质量上的拉伸强度是钢铁的276倍,远远超过其他材料。

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创造了新世界纪录,这也是目前所有一维纳米材料长度的最高值。魏飞教授还表示,“目前我们正在从事一米以上碳纳米管的制备,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制备出公里级以上长度并具有宏观密度的碳纳米管。这些工作将为太空天梯的制备开启一线曙光。”

10、天河2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

2013年6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并且比第二名快了近一倍。继2010年“天河一号”首次夺冠之后,我国“天河”系列计算机再次登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首。在11月份的排名中,天河2号再次蝉联冠军!

天河二号服务阵列采用了国产的新一代“飞腾-1500”CPU,这是当前国内主频最高的自主高性能通用CPU

八、有重大科技发明怎么推广?

要推广重大科技发明,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专利保护: 确保你的发明受到专利保护,以避免他人的侵权。

市场研究: 了解潜在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最佳推广策略。

品牌建设: 建立一个有信誉的品牌,强调你的技术和创新。

展会和会议: 参加行业相关的展览会和会议,展示你的发明并建立联系。

媒体宣传: 利用新闻稿、社交媒体和科技博客等方式宣传你的发明。

合作伙伴: 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例如制造商或分销商,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教育和培训: 为潜在用户提供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了解如何使用你的发明。

客户反馈: 收集用户反馈并不断改进你的产品。

政府支持: 探索政府支持和资助项目,以帮助推广你的科技发明。

持续创新: 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和吸引力。

成功推广重大科技发明需要坚定的决心、市场洞察力和有效的传播策略。

九、重大科技项目增强什么能力?

重大科技项目通常意味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它们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可以带来新的技术成果和商业机会,同时也能够提升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能力。

以下是重大科技项目能够增强的一些能力:

1. 技术研发能力:重大科技项目需要解决一定的技术难题,这种创新性的技术研发过程能够促进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思维和能力。

2. 协同合作能力:重大科技项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机构或企业共同合作完成,需要建立协同合作机制,这有助于提高合作伙伴间的协调和合作能力。

3. 创新创业能力: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从而促进了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4. 风险管理能力: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各方面对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

5. 市场营销能力:重大科技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因此能够提高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的市场营销能力。

总之,重大科技项目不仅可以带来实际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也能够通过创新、协作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增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2021我国重大科技成果?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科技取得的成绩让全世界侧目。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

1.嫦娥五号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2.九章量子计算机

2020年12月4日,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二个拥有量子计算机的国家,该量子计算机的名字为九章,并且比美国谷歌的悬铃木要快100亿倍。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二个拥有量子计算机的国家,该量子计算机的名字为九章,并且比美国谷歌的悬铃木要快100亿倍。

3.新一代“人造太阳”

2020 年 12 月 4 日,中国环流器二号 M 装置(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并实现了首次放电。HL-2M 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技术,为中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和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核聚变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原理相似,因此像 HL-2M 这样的托卡马克装置,被称之为“人造太阳”。

托卡马克是俄语“磁线圈环形真空室”的缩写,最早由苏联科学家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本质上,托卡马克是一个由封闭磁场组成的"容器”,形状就像一个放倒的轮胎。它被发明出来,是为了容纳温度极高的核聚变反应。

4.华龙一号

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我国打破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5.“奋斗者”号

2020年6月19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正式命名为奋斗者号。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2021年3月16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三亚正式交付 。

6.中国“天眼”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探寻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自2020年1月对国内开放运行以来,借助全新的设计思路、得天独厚的位置以及突破了天文望远镜百米工程的极限,“中国天眼”迄今已发现300余颗脉冲星,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观测能力是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的10倍,是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的2.25倍。

7.北斗三号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打破了美国定位系统GPS的垄断。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中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8.南昌舰

南昌舰是中国吨位最大的驱逐舰,首艘万吨级驱逐舰,于2020年1月12日,南昌舰正式入列服役。

南昌舰是中国自主研制的055型驱逐舰首舰。055型驱逐舰首舰被命名为南昌号,舷号101,体现中国海军的重视。在中国舰艇序列中,舷号101有特殊意义,其曾是新中国海军驱逐舰部队的首舰、旗舰--鞍山号驱逐舰的舷号。跨越半个世纪后,055型驱逐舰首舰重新启用101舷号,并用革命圣地南昌命名,表明该舰是中国海军所有驱逐舰中的“领舰”。

9.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海上首飞成功

2020年7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鲲龙”AG600是我国研制的可用于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搜索范围广、搜索效率高、安全性好、装载量大等特点。“鲲龙”AG600与我国运—20大型运输机、C919大型喷气式客机一起,被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

10.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成功

2020年12月2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充分继承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成果,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空白,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将与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构成运载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