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的近义词?

时间:2024-09-10 10:53 人气:0 编辑:81矿产网

一、讲学的近义词?

依照别人的意思行动:~指挥。~劝告。

例句

李阳~了老师的建议,周末去少年宫补习功课。

短语

乖乖地~。

近义

听命

遵从

效力

遵循

用命

屈从

服从

顺从

遵守

顺服

反义

违抗

二、孔子杏坛讲学寓意?

杏坛讲学是一个典故,相传孔子当年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地点在孔庙主体院落大成门内,院内有一棵挺拔高耸的桧(gui贵)树,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栽。坛前有四棵杏树,谓为杏坛。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岁,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有一天,孔家小院热闹非常,孔子带领一群青少年垒土筑坛,并移来一棵小银杏树栽在坛边。孔子抚摸着银杏树说:“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 此后,孔子每日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

反映孔子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开创私学传统,在教育普及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义。

三、杏坛讲学的典故?

杏坛讲学是一个历史典故,最早出自《庄子·渔父》。该典故说的是孔子在杏坛讲学,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后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现在也用来比喻教育界。

相传孔子当年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在孔子之前,学校都叫私塾,孔子是第一个把私塾改成学校的人,因此后人把孔子称为“孔圣人”,把他讲学的地方称为“杏坛”。为纪念孔子,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就有“杏坛”的古迹。

四、孔子讲学图寓意?

孔子杏坛讲学图,明吴彬绘。绢本,设色,纵125厘米,横62厘米,明代晚期作品。内容为孔子设坛讲学,孔子高坐,四位弟子端坐听讲。款署“枝隐吴彬敬写”。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笔端雅秀。现曲阜孔府藏。

孔子杏坛讲学图

孔子杏坛讲学图,明吴彬绘。绢本,设色,纵125厘米,横62厘米,明代晚期作品。内容为孔子设坛讲学,孔子高坐,四位弟子端坐听讲。款署“枝隐吴彬敬写”。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笔端雅秀。现曲阜孔府藏。

中文名

孔子杏坛讲学图

规格

纵125厘米,横62厘米

作者

吴彬

材质

绢本

画作类型

设色画

图中为孔子正面端坐像,两侧为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面向中间,聆听孔子讲学。五人均着大领广袖长服,发用兰布挽髫,坐蒲团。讲坛后有高镜形屏风,屏风后绘高大杏树,老干新枝,穿插交映,使严肃的讲学场面增进了生机。画左下角署款“枝隐吴彬敬写”并钤印记。吴彬字文中,又字文仲,自称枝庵发僧,福建莆田人。擅白描,师法吴道子、赵孟頫等。此图未必完全符合孔子讲学的实况,但明季有关孔子的形象资料流传至今者亦不多见,且多无名款,更鲜有名家之作,故此图益显可贵。

五、杏坛讲学出自哪个典故

<p>杏坛讲学出自哪个典故</p> <p>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讲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活动。而杏坛讲学更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杏坛讲学出自哪个典故呢?</p> <p>要了解杏坛讲学的典故,我们需要回溯到中国的古代历史。杏坛讲学实际上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讲学方式以及他的学术观点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中国的学术界开始与西方世界接触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讲学方式也逐渐传入中国。古代中国的学者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讲学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够在中国进行类似的讲学活动。</p> <h2>杏坛讲学的起源</h2> <p>在古代中国的宋代,杏坛讲学开始兴起。当时的一位文化名人陆九渊首先提出了“杏坛讲学”的概念。他认为,杏坛是讲学的最佳场所,可以容纳更多的听众,传播知识,促进学问的繁荣。</p> <p>起初,杏坛讲学是在寺庙的院落中进行的。讲学者会站在杏坛上,向听众讲授知识。由于杏坛的特殊地位,讲学者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吸引更多的听众前来聆听。</p> <p>杏坛讲学的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除了讲学者的演讲,听众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讨论。这种形式的互动使杏坛讲学成为了一种互动性很强的学术活动,有助于推动学术的发展以及学问的交流。</p> <h2>杏坛讲学的意义</h2> <p>杏坛讲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它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杏坛上进行讲学,不仅能够使讲学者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还可以激发听众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p> <p>杏坛讲学对于推动学术的发展和繁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讲学,学者们能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学问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讲学也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独特见解和学术成就的舞台,有利于推动学术界的创新和进步。</p> <p>此外,杏坛讲学还具有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讲学,师者与徒者之间的互动促进了知识的传承。年轻一代在杏坛上聆听前辈的讲学,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学术经验,提升自己的学术造诣。同时,通过杏坛讲学,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能够得到传承和弘扬。</p> <p>杏坛讲学还具有社会意义。杏坛作为一个公共场所,能够吸引众多的听众前来聆听讲座并参与讨论。这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杏坛讲学也被视为培养社会精英和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p> <h2>现代杏坛讲学的发展</h2> <p>随着时代的演变,杏坛讲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在现代社会,杏坛讲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寺庙院落,而是可以在各类学术机构和社区中进行。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杏坛讲学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传播,覆盖更广泛的受众。</p> <p>现代杏坛讲学更加注重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实践性。讲学者们通过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促进学问的创新和进步。同时,杏坛讲学也注重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关注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p> <p>在现代社会,杏坛讲学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术文化活动。许多学术机构和社团都会定期举办杏坛讲学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发表讲座。并且,许多学者也会通过杏坛讲学来分享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这种活动不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还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学术水平。</p> <h2>总结</h2> <p>杏坛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项重要传统,它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杏坛讲学出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讲学方式,经过中国学者的吸收和创新,成为了中国古代学术研究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形式。现代的杏坛讲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学术文化活动,促进了学术的创新和进步,培养了人才,传承了传统文化。</p>

六、孔夫子讲学漫画寓意?

孔子宣扬仁义,尊师重教,主要原因是它引起了人们对学识对知识界的深度的思考。这幅漫画的题目是“孔夫子讲学”。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在孔夫子讲学的过程中,下面的一群学生都在玩手机,孔夫子让子路收一下手机。这幅漫画讽刺了当今学生上课看手机不听讲的不良现象,借古讽今,角度新颖独特,充满了幽默性和讽刺性,能够让人警醒。

七、孔子讲学歇后语?

1、孔子讲学——之乎者也

2、解释: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更多关于孔子的歇后语

1、孔子回家——尽是书;尽是输

2、孔子盗银——绝不可能

3、孔子搬家——净输;净书;尽是书;尽是输;全是书;全输书;全是输

4、孔子推磨——难为圣人

5、孔子骂樊迟——小人也

6、孔子面前讲《论语》——忘了自个儿姓名

7、孔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8、孔子里徒弟——个个是闲人;个个是贤人

9、孔子拜师——不耻下问

八、范仲淹讲学的书院是?

应天书院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升格为南京,为当时三京之一。此时的应天书院又被称为“南京书院”。

天圣四年(1026年),范仲淹因母丧守制商丘,时任应天府知府的晏殊聘请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敦劝徒众,讲习艺文。

九、演讲学的起源?

演讲学从人类出现就开始起源了。演讲学是研究演讲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演讲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社会科学;并且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科学。

关于演讲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问题。诸如演讲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演讲自身的特征,以及演讲自身的继承、革新和民族演讲的相互影响等等。

十、溥儒讲学的书?

溥儒(1896—1963),字心畬,初字仲衡,号西山逸士,河北宛平(今属北京)人。清恭亲王奕䜣之孙,贝勒载滢次子。溥儒出生三天,上谕赐其名为“儒”,又勉励说“汝当为君子之儒,无为小人之儒”。七岁能作五言诗,十岁习汉儒训诂学,旁及诸子百家。幼习经史,入贵胄政法学堂,民国时期并入政法大学。曾两度留学德国,获天文、生物双料博士学位。后归隐西山,继而复居恭王府萃锦园。

1934年至1937年,溥儒任北平艺专教授,1939年为避日寇逼任伪职的侵扰,移居颐和园介寿堂,因此地近云松巢,自此号松巢客。1946年,溥儒偕同齐白石赴南京开画展,并成为“国大代表”,南游不返。1949年移居台湾,次年执教台湾师范大学。1955年溥儒偕同朱家骅、董作宾赴韩国讲学,受汉城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又转道日本,鬻卖书画兼授徒,独留逾年乃返。1958年,溥儒出访泰国,当地华人尤其看重其“皇兄”的身份,返回台湾途中经香港讲学,开画展,次年返台。1962年秋冬再赴香港新亚书院讲学,来春返台,发现咽癌,至五月而剧,于11月18日去世。

溥儒虽然久负书画之名,但个人著述多年来散佚各处,极难一见。陈隽甫笔录《溥心畬先生自述》,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寒玉堂诗集》所收《寒玉堂书法论》,以及启功《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亦有所提及。因此,关于溥儒书法的研究,一方面是因为资料难以得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书家太过耳熟能详,偏偏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24 81矿产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55